曾慶英
摘 要:古詩詞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古詩詞文化的傳承發展應從小學階段抓起。但現今小學古詩詞的課堂教學現狀卻令人擔憂,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比如,教師本身古詩詞功底欠缺、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過分注重知識點的學習,缺少情景體悟等,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古詩詞的傳承發展不夠。針對這種現象提出關于小學古詩詞課堂教學的一些改進方法。
關鍵詞:古詩詞;情境教學;學習興趣;專業素養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詩詞在古代風靡一時,在現如今依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古詩詞的閱讀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政治、經濟、文化面貌,還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在享受古詩詞帶來種種愉悅的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主動地承擔起將古詩詞發揚光大的責任,作為傳播文化的使者,我們有義務將優秀傳統文化植入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面對古詩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不能逃避,要勇于面對,尋找正確的方式加以解決。以下是筆者針對現存的一些問題所提出的一些看法:
一、展開想象,穿越歷史,領悟詩詞意境
意境是什么?在美學范疇中,意指的是作品的立意,即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境指的是作品所描繪的環境,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意境,指的便是古詩詞作者根據自身的審美體驗,將情趣、個人理想、個人經驗、心理感受提煉加工而成的藝術境界。在古詩詞中,詩人所營造的意境能夠充分展示作者的心理感受、情感狀態等。因此,在古詩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意境,促進學生對古詩詞的閱讀和理解。
就拿簡單的一首詞來舉例子,宋代李煜寫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在理解這首詞的時候,我們便可以從作者的個人背景入手。李煜,南唐后主,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在汴京臥疾而卒。從作者的生平便可以知道作為一個亡國君主,此詞應是悲傷基調。“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指的便是詞人因春花秋月而回想昔日美好時光時內心悲傷萬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則是直接將情感表露出來,將憂愁比作一江春水,無窮無盡,將自己的憂愁展示得一覽無遺。
二、激發興趣,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
在課堂講解的時候,教師應該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可以很好地調動起來。古詩詞對于現階段的學生來說略微吃力以及乏味,那么,教師便可以選擇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比如,在講解《負荊請罪》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表演,這樣一來,枯燥乏味的一篇文言文便生動有趣了。或者,在講述一些詩詞的時候,還可以選擇用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赤壁》時,我們知道原詞內容是這樣的“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顯而易見,它涉及幾個著名歷史人物,周瑜、大喬、小喬,那么,便可以以他們為人物給學生講解一些趣味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古詩詞的學習中去。
三、注重反思,提高自身的古詩詞文化素養
古詩詞文化素養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是極其重要的。拿到一篇所要講述的古詩詞文章,倘若自己都理解不夠深刻,又怎么能讓學生理解到其中的深層內涵呢?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加強自身的古詩詞文化素養,不能僵化思維,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小學古詩詞一般來說難度較低,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課堂上的詳細解答。因為學生在小學階段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師加以指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也應適當了解關于此篇文章學術界是否有新的研究動態和理解方式,加強與時代的接軌。
在古詩詞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熟悉古詩詞作者的人物生平、所處時代背景等等,借助現代科技加強自身知識的儲備,不能一味根據教科書所給資料向學生講述。在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方面更應該深入把握,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反思,不斷提升自身在課堂講解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古詩詞文化素養,教師必須長期堅持。
總而言之,古詩詞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之一,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播者、發揚者更應該讓古詩詞深扎學生心田,讓古詩詞在今后的每一個時代中綻放它應有的光輝!與此同時,教師在古詩詞的課堂講解中,不僅要掌握一定的課堂講解技巧,更重要的是提高個人能力和專業素養,只有專業素養達到一定水平,在講解的過程中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潘松.讓詩歌情意成為作文素材的源泉[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6(11).
[2]黃鈺.古詩詞之最[J].新語文學習(小學高年級),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