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珍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各行各業都在飛速發展,教育事業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騰飛。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革新更是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憑借新媒體的傳播優勢,西方文化與音樂的傳入掀起了一陣狂潮,小學生更是對西方的樂器以及音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教育體系的不健全,更加劇了小學生對外來音樂的盲目崇拜,我國傳統音樂則顯得更為冷門。
關鍵詞:小學音樂;多元化;滲透;分析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容雜亂
隨著新課標的調整,小學音樂教學內容迅速增多,如舞蹈、戲劇、流行歌曲等。然而,教學內容不斷增多,教學時間卻從未增加,使得原本較少的音樂課變得緊張。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看似豐富的課程反而成為他們的負擔,他們不知道從何入手。繁雜的學習內容讓小學生苦不堪言,即使能學會,也造成了會而不精的結果。
2.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我國的小學畢業考試中,音樂成績不被重視甚至被忽略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一方面,學生對音樂學科缺乏關注度。另一方面,教師的不重視致使課堂質量相對較差,甚至將欣賞一首歌曲或者觀看一段舞蹈作為一節課的內容,更有甚者,任課教師把音樂課換成自習課、數學課、語文課。在這種環境下,小學生學習理解音樂的核心難上加難,甚至可能造成小學生連最基本的音樂知識都學不到。
3.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得不到推廣
這種現象的產生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是互聯網等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促使西方文化不斷傳入且滲透到我國文化土壤中,小學生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自然對民族音樂不會有太大的興趣,相反,他們對外國歌曲更為青睞,把會唱外國歌曲作為酷炫的資本。相比外國音樂,民族音樂的傳統音韻被小學生接受是極其困難的。其次,小學音樂學科方面的建設相對不足,師資條件不足是最明顯的特征。
4.小學音樂課堂的基本設備不足
流行音樂的演奏對樂器不需要太嚴格的要求,而民族音樂則完全不同,對樂器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小學音樂學科的基礎設施不足,對于民族音樂所需要的樂器更是少之又少。沒有特定樂器的配合,民族音樂也少了獨有的韻味,學生自然感受不到民族音樂的感染力。
二、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
1.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滲透多元文化
小學階段要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制定正確的方針策略,小學音樂教師需要整體把握本學期課程,羅列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初步形成對學生的學習預期,把本學期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進行科學的劃分,給學生制定階段性目標。對于每節課,都要有自己的詳細規劃——課前,認真備課;課上,準確表達,條理清晰,盡最大努力讓學生在快樂中接受音樂知識;課后,正確引導學生總結知識。如果學生能夠體會不同音樂的不同韻味,那么距離教學目標也就更近一步。
2.明確教學目標,滲透多元文化
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更是除語言外,另外一種重要的具有獨特性的表達形式。音樂對于正在成長的小學生是必不可少的營養,有利于小學生細心體會生活。教師是小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推動者,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首先,要能認識到音樂對小學生的重要性,認識到音樂是小學生生活樂趣的源泉。其次,音樂教師要承擔重要的責任,端正對待音樂的態度,積極備課,對教學目標有清晰的把握。教師必須正確理解音樂課的重要性,而不是看輕音樂課甚至隨意占用音樂課,要注意充分發揮音樂課的作用,讓音樂課成為學生學習才藝的途徑。音樂其實也是寓教于樂的另一種體現,輕松愉悅的音樂課可以開發學生的大腦,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3.推廣民族音樂,滲透多元文化
民族音樂的教學對音樂教師有著極高的要求,看似簡單的民族音樂課堂,需要教師有全面的知識體系,包括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民族風情等。民族音樂的形式多樣,民族風情的熱情灑脫,民族舞蹈的優美,每一項都能讓小學生體會到民族音樂的魅力。
4.分配課堂資源,滲透多元文化
基礎音樂設施的不完善阻礙著音樂教學的進步,政府應承擔其應有的責任,積極解決音樂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唯有設施的完善,才能給學生體驗民族音樂以及民族文化提供完備的條件,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從而主動擔起繼承發揚民族音樂的責任。這對我國民族音樂走出去是極其重要的,有利于提高我國音樂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想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就需要做好多文化的滲透工作,在教學中需要將存在的問題找出,并且運用多元文化方式對其進行教學,唯有如此,才能讓多元文化融入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瑩.小學音樂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節奏感[J].中國校外教育,2016(2).
[2]王祺.小組合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科學論壇,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