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興武

摘 要:數學作為自然學科的代表,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嚴謹性和系統性。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在掌握知識時提高思維水平,通過思維能力促進學習效率的良性循環。這不僅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更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歸宿。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思維能力
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運用科學、多元、有針對性的方法,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達到思維能力的培養。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分析,總結出利用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和措施,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一、興趣激發學生思維活躍
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調動內部因素,實現思維的活躍。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讓學生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為其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講解“三角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怎樣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回答“用三條線段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拿出三根小棍,其中兩根的總長度明顯短于第三根,結果無法拼出三角形。這時,學生會因為認知的沖突對于三角形構成的知識激發明顯的興趣,進而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教師以此進行知識的傳授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教學引導思維方向
數學由于其學科性質,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數學的學科特點,引導學生發現思維發展的正確方向,從而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所以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直觀材料進行教學。比如講解有關圓的知識后,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同測量學校中圓形花壇的面積。一般而言,盒尺的量程大多在兩到三米,可是花壇的直徑卻明顯大于五米,并且圓心的位置無法獲知。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拿一條足夠長的繩子,以“同一圓里直徑最長”為依據,找到花壇的直徑,之后將該繩子對折,得到半徑,進而計算出面積。由于花壇實現了教學材料的直觀化,可以讓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形象,有利于學生的邏輯思維從具體向抽象進行發展。
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非量過花壇的直徑就能達到質的飛躍,這還需要教師將訓練融入平時的教學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遵循小學生的單向思維原則,預防他們形成慣性思維。假若在此時忽略了及時的引導,很容易導致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發生問題。
三、正確引領學生思維轉折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發生思維障礙是正常的現象,上文所述的思維慣性就是其中的表現。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當利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讓學生的思維在發生障礙和慣性的過程中進行轉折,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舉例而言,在講解應用題時,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的題目:“AB二個小組同時在工廠中加工零件。已知A的計劃加工量為B組的■,可是在實際的加工時,A組比計劃多做了6個,恰巧是B組個數的■。請問工廠里有多少零件正被加工?”學生進行問題思考時,基本都能清楚地判斷■和■的本質意義,可是因為標準量的差異,學生依舊會發生思考障礙的問題。對此,教師必須及時引導學生考慮“A組計劃加工的零件數是B組的■”,這表明AB兩組計劃加工零件數是幾比幾?相應的,“正好是B組加工零件數的■”,又表明兩組實際加工零件數是幾比幾?由此,學生可以由單純的分數解題思維向比與比例的知識進行轉變,進而達到思維的轉折。這樣,不但突破了學生的思維障礙,對于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語言訓練促進思維水平
很多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把精力集中到計算、推理和分析等方面,而對于他們的語言能力培養卻重視度不足。毋庸置疑,嚴謹且邏輯性強的語言對于提高思維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之數學的學科性質,所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成為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重要途徑。
針對這一點,教師在教學時必須鼓勵學生將自己心中的想法進行表達,同時利用規范的語言和邏輯連接詞進行闡述,諸如“如果……那么……”“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讓每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語言能力、思維水平和數學知識的共同提升。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數學教師通過多元化的方法潛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的教學中,從而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達到綜合能力的提升,對于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著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明亮.芻議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13).
[2]毛立明.論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4).
[3]宋艷紅.如何培養學生的小學數學思維能力[J].中國-東盟博覽,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