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琴
摘 要:中國教育一直存在很多問題,許多教師受制于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影響,導致教學質量不太樂觀。教學質量體現著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師的教學實效,分析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和問題,可以從中提出有效的意見。
關鍵詞:小學教學;學習習慣;研究對策
教育問題在很多的文獻中都有過探討,本文主要研究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中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興趣。目前中國的小學生,思維比較單一,在學習中存在很多的不良學習習慣,導致不愛學習,影響學習質量等問題。積極開展關于學生學習習慣的研究,能夠極大地解決學習問題,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和實踐運用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在更大意義上推進中國的教育事業,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儲備。
一、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學習質量的控制要點,首先在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習慣包括自主學習、預習復習、習題練習等等。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做到:一是教師的自我提升,二是相關培養措施的實施。目前,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習習慣的措施和經驗還很不足,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個很大的考驗。但是,改善和引導學生的學習習慣,是非常具有重大意義的。它能夠從根本上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帶動學習效果的提升。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提升學習質量的基本,通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會進行自主學習,碰到疑難問題會主動詢問老師解惑,在自習課時會自主安排每一個學習環節。因此,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以教師的引導為主,落實到具體教學過程中,才能起到習慣養成的效果。
二、學習習慣的影響因素
學習習慣的影響因素分為教師因素和學生自我因素。具體內容如下:
1.教師因素
目前,學校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主要的評價考核是以試卷成績為主,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重心有所偏移。而且傳統教育理念對教師的影響,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更別說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了。另外是受教師的教育模式影響。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是以“講”為主,缺少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不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薄弱環節,因此不能從根本上引導學生學習。還有一點是教師的教學經驗或能力沒有得到及時更新和補充,學校的教師團隊很少會進行自我知識的提升訓練,對于個別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很難了解。這些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導致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有一定的困難和局限。
2.學生自我因素
在教學過程中,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功能,更多的還是靠學生自己完成。學生本身的自我因素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學生的性格差異。每個學生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這些性格都會深深地影響學生的生活、學習、工作。在這一過程中,主要還是針對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主動提問,也不善于交流,這樣下去,教師很難發現學生的問題,學生也因此導致學習效果不強,沒有學習興趣。當然,也有一部分學生性格非常外向,天生好玩,不愛學習,學習興趣特別小,也會致使學習習慣的養成困難。
三、學習習慣的培養對策
1.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能力提升
想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要起到一個引導作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理念一定要豐富。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參考新的教學理念,在空余時間進行自我知識能力的提升。只有教師進行相對豐富的教學準備,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重視學習習慣的養成
學習習慣的養成關系著學生的學習質量,而在偏遠地區的教育中很多學校的教師不重視習慣的養成。因此,想要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習慣,就必須全面普及學習習慣養成的意識。這就需要學校和各教育部門的共同努力來完成。
3.開展學習習慣的養成活動
開展學習習慣的養成活動,比如說趣味學習課堂。這種趣味課堂主要以游戲教學模式為基礎,讓學生能夠充分融入學習和思考中,極大地提升學習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細心的引導。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極大地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各方面學習的能力。但是,目前針對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視度不夠,實際的培養措施缺乏,因此需要各教育部門和學校教師的積極探討。本文提出了一些參考見解,希望能為國家小學學習習慣養成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趙麗霞.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研究[J].教育探索,2009(5):58-59.
[2]楊琳娜.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