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偉 陳浩 陳茜
摘 要:教學改革作為促進教學的一項重要舉措,應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研究生課程,需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科背景、教育背景和學科設置的情況,加之對教學內容的審度,最終確定改革措施和具體內容。河南科技大學的《風景區規劃》課程,作為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選修課程,嘗試進行教學改革。從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實施了一些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為規劃設計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風景區規劃;教學改革;探析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4-0175-02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eaching,the teaching reform should be targeted. Therefore,before determining the measures and contents about the reform,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the students 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educational background,and so on,especially the postgraduate courses. In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me teachers have being trying to carry out reform about "Planning of Scenic Area" course,which wa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aduate. The reform is based on a deep analysis and research about teaching object,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As a result,after a few measures putting forward,some good effects have been obtained. And also,this can b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fessional master students of planning or designing.
Key words: Planning of scenic area;Teaching reform;Analysis
1 基本情況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旅游市場的火熱,各地各景區陸續開始編制風景區規劃,以此來推動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國內許多院校也陸續開設了這門課程,試圖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風景區規劃編制的理論、原則和方法。
風景區規劃涉及的學科較多[1]。目前國內開設此課程的專業多為城鄉規劃專業和風景園林專業,這些專業所在的學院也有所不同。如以同濟大學為代表的院校,在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的風景園林本科專業開設此課程;以南京林業大學為代表的院校,則設置在風景園林學院的城鄉規劃本科專業[2]。而河南科技大學則將此課程確定在林學院的風景園林碩士課程中,屬專業選修課。專業和學院的不同,一方面反映了課程在該專業中的定位,另一方面從側面也可以體現該學科的設置背景和專業積累[3]。
2 教學過程中的思考
河南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碩士點依托該校園林本科專業設立,獲批于2014年,從2015年開始招生。截至目前,已入校兩屆,分別有學生11名和14名。
通過對學生第一學歷的統計,以及在授課過程中與學生溝通、反饋的信息,分析得出了以下2個現象:(1)招生生源的學科背景以園林專業為主。學生第一學歷以設計類和園林植物類的占大多數。且設計類的專業以園林為主,少數為建筑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招生生源的學科背景以園林專業為主。這與該校研究生專業設立的本科支撐學科是一致的。(2)本科教育階段缺乏城鄉規劃的基本知識。兩屆學生中,沒有出現規劃類學科背景的學生。結合學生的來源學校,可以初步推斷,學生在本科教育階段基本沒有,或者很少接觸城鄉規劃相關的知識。這也與課堂上反饋的信息是一致的。由于存在以上兩種現象,多數學生對景觀設計的內容比較熟悉,但對城鄉規劃層面的基礎知識不了解、不熟悉,由此造成聽課的過程中對部分知識點消化、吸收的效果不太好。尤其是城鄉規劃涉及的知識面和內常繁多、復雜,最終導致前期授課效果一般。
3 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結合以上現象和存在問題,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教學切入點的把握 針對目前學生思想、生活和學習背景的不同,應首先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只有更好的把握教學的切入點,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風景區規劃課程研究的內容是規劃,而學生更容易聯想到的內容是旅游,二者交叉的部分即是教學研究的對象,即風景區。因此,可通過以下手段來嘗試改革:(1)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通過多媒體,利用一些更加直觀的圖片和簡短的視頻來闡述要講解的知識點,并以此來引導學生。(2)反轉課堂的利用。研究生的教學,應更多的開發學生的自學和互學的能力。利用反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從專業的角度,來講解自己曾經游玩過的或者感興趣的風景區,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翻轉課堂討論的過程中,通過老師的引導,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導到規劃的內容上來。在學生講授的過程中,學生往往以自己去過的、景色比較優美的景區入手,但受限于這些風景區規劃資料搜尋的難度,講授的內容常常不由自主的偏向于旅游方面,或者僅能講述較為感性的內容。這時需要老師能夠從有限的材料之中,發現與風景區規劃相關的線索,從專業的角度進行引導。2016級研究生,共分3批進行了講授。通過引導之后,后一批的內容比前一批都有較大的提高。
3.2 教學案例的選擇 通常,任課教師的重點放在了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但對于規劃設計類課程而言,案例教學和理論教學應該并重,案例能夠更好的促進教學的效果。由于學生本科教育專業和教學體系的限制,規劃類內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更應該重視教學案例的選擇。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案例的選擇還應強調以下3個原則:選擇大家熟悉的風景區;選擇學校所在地市周邊的案例;案例應仍在規劃編制的期限內。
規劃的編制重點是解決風景區的發展問題。如果老師對風景區不了解,不明白要解決的問題,就無法深入透徹的表達想要講授的知識點;如果學生對風景區不了解,就更不容易理解老師講解的內容。因此要選擇大家都熟悉的風景區。選擇身邊的案例,同時規劃又在有效期內,學生可以利用課余的時間到現場進行考察,結合課堂所講授內容,在現場思考問題。
近年來,洛陽市在新區建設中重點打造了萬安山景區。該區域也成為市民周末游的目的地。通過對該案例深入的講解,學生更好的明白了風景區規劃要解決的問題和規劃編制的內容。
3.3 與其他課程的配合 教學大綱的設置是一個系統工程,大綱中的課程也都是相輔相成的。風景區規劃這門課程也與其他課程發生著交叉,如城市規劃原理、園林規劃設計等。因此,在備課的過程中,可與其他任課老師進行溝通,互相調整講授內容,形成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關系,這樣更有利于研究生系統性的培養。
4 結語
教學改革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但針對某一課程的教學改革并不是一成不變、一勞永逸的,而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改革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改革更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張云彬,胡霞.《風景名勝區規劃》課程中實踐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21):173,182.
[2]唐曉嵐,魏際敏.園林專業“風景名勝區規劃”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南京林業大學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11,29(5):68-71.
[3]劉洋,鞠志新.園林專業本科設計類課程體系構建初探[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2,21(4):111-113.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