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聰欣
摘 要 本文著重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語文興趣、激發創新思維、采用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等發面嘗試解說如何提高語文創新教學能力。教學中注重啟發學生質疑,引導和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們在與其他同學和老師的積極討論中提升自己敢于質疑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果想更有效的完成語文教學目標,使語文教學活動高效開展,則要從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開始。
關鍵詞 興趣 創新思維 與時俱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089-01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科是一基礎學科,對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工作和繼續學習,對于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吸收人類進步文化,提高國民素質,都有重要的意義。在新世紀的教育下全面創新的教育,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因此在語文學習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創新思維,提高創新教學能力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一、激發興趣,誘發創新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課堂教學,既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又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循循善誘,喚醒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學中注重啟發學生質疑,引導和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們在與其他同學和老師的積極討論中提升自己敢于質疑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質疑只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學生質疑問難的內容變成理解問題的思路,巧妙的將學生的思維打開的金鑰匙,不是生搬硬套,死記硬背,更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善于思考、善于表達,善于實踐,活躍而不失嚴謹,爭論而不失和諧,懂得合作與共贏是相輔相成的。興趣是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和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做好課前的引導預習激發學生興趣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有目的的因材施教,學生才能自主探索,結出創新的果實。
二、借助載體,強化學生創新思維的積極性
在有了感受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借助相關載體。如聽一段配上音樂的的介紹陳然寫這首詩的背景,接著教師配樂朗誦全詩,引導學生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好象聽到了什么?在音樂情境的渲染下,學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進入了詩歌所表現的情境之中語文教學過程可以通過多種教學用具進行展示,但展示的效果是否能使學生直觀、形象的理解教學內容卻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形象生動的信息技術教學逐漸進入課堂成為教學的重要手段。信息技術優化語文教學是指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語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當前應用到語文課程教學過程的信息技術主要有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在未來幾年內會成為基礎教育的主導,而3D技術在未來也有可能應用在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使用使課堂容量大大增加,學生單位時間所獲取的知識和信息量得到更大的拓展。眾所周知,單位時間內信息技術給我們展示的知識容量是傳統教育教學無法相比的。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東西盡可能多地教給學生,讓學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
三、教學理念與時俱進,發展求異思維,有效優化教學設計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教學中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它其實是要沖破人們頭腦中固有思維的束縛,是對頭腦中原始認知的革新和重塑,這個過程,其實是要靠教師的經驗正確引導來完成的。如果想更有效的完成語文教學目標,使語文教學活動高效開展,則要從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開始。結合當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當前語文素質的現狀和特點,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將會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新的教學理念在于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做到以學生為本、建立師生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新型的教學模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能更進一步的掌握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對各種教學資源做到有效的整合與運用,清楚應該突出的重點問題和需要強調學習方式方法的內容;清楚哪些教內容需要將課堂從教師延伸到圖書館乃至互聯網等等。如此這般,可大大避免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隨意性,避免天馬行空式的授課方式,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蘭花.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問技巧的策略[J].現代閱讀,2013,(1).
[2]陳欣.創新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