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波
【摘要】實現國家富強,提升國際影響力,首先應實現共同富裕,強化扶貧攻堅,成為當前我國首要工作開展方向,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為了能夠進一步幫助經濟欠發達地區脫離貧困,提升人民收入和當地經濟水平,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貴州為例,逐漸形成了“1+10”精準扶貧體系,深入落實國家政府要求,堅持發展生態經濟,優化產業結構,多種產業共同發展,朝著小康社會方向發展,走出一條全新的“突圍”之路。由此看來,本文主要就精準扶貧戰略下貴州如何實現“突圍”展開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客觀闡述貴州省的經濟發展水平,明晰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尋求合理的發展對策,提高貴州省整體實力。
【關鍵詞】精準扶貧;貴州省;突圍
貧困問題是當前困擾我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在世界各個國家都有相關的戰略要求。據權威數據顯示,2014難我國有超過8000萬的貧困人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河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以及湖南等幾個省份,每個省份貧困人口超過500萬,成為當前我國精準扶貧戰略開展主要陣地。根據我國最新出臺的精準扶貧標準來看,每位人口扶貧標準2300元,貴州省約有623萬貧困人口,占全國貧困綜述8.8%,全省共有50個貧困縣,成為我國當前最為典型的貧困地區,如何能夠在新時期尋求合理發展對策,突圍成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由此看來,加強精準扶貧戰略下貴州如何實現“突圍”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為其他省份精準扶貧戰略開展提供參考依據和實踐經驗。
一、精準扶貧政策推行概述
精準扶貧是當前我國重點攻堅方向,2013年11月,我國在開展扶貧調研工作是提出了扶貧工作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精準扶貧,落實工作到實處,防止喊口號現象出現。隨后,我國相繼出臺了《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提出我國精準扶貧工作要求,明確工作目標和重點工作方向,為工作落實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基礎[1]。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導下,貴州省作為全國重點扶貧基地,為了更加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精準扶貧工作體系,從而保證貴州省精準扶貧工作有序開展,工作有章可循,提升工作成效。
二、貴州省精準扶貧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貴州省面臨的機遇
貴州省作為當前我國精準扶貧重點工作開展基地,應立足生態環境,實現生態型經濟發展。可以說,生態環境是貴州省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首要前提,由于自身資源優勢,帶動了當地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據權威數據調查顯示,貴州省2013年旅游人數共計2億人次,占貴州省GDP8.9%[2]。
政府針對貴州省的精準扶貧工作做出了明確規定,強調生態環境質量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通過大數據引領精準扶貧工作開展,諸如通過電商來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機整合電子商務和精準扶貧戰略,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網絡銷售平臺,為更多貧困人口提供就業機會,提升人民收入。
大健康產業帶動精準扶貧工作開展。貴州省作為我國主要的中藥產區之一,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藥材品種共計4802種,排在全國第二位。通過健康產業來帶動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在實踐工作開展中開發了一系列項目,大大提高了人民收入,扶貧和致富共同展開[3]。
通過山地現代農業推動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由于貴州省自身地理位置因素,多數為山地,平原較少,所以嚴重阻礙傳統農業發展。但是現在,可以采用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充分利用貴州省當地氣候和自然條件,促進貴州省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文化旅游引導精準扶貧工作。貴州省作為我國的“生態大公園”,自身具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大力推廣文化旅游產業,通過旅游產業來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2014年12月,貴廣高鐵建成通車,加強貴州省同廣東省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借助廣東省突出的經濟發展優勢,帶動貴州省經濟高速發展,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貴州省進入高鐵時代,為后續產業結構優化和吸引帶來資本投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4]。
2.貴州省精準扶貧面臨的挑戰
推行六個精準、五種渠道政策,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將政策落實到實處。其中留個精準主要是強調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扶持對象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以及因村派人精準幾個方面。每一項政策都是非常科學合理精準扶貧措施,在實際應用中能否有效落實,執行力好壞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應提高對其重視。
有效處理精準扶貧和致富之間的關系,扶貧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民收入,實現致富,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應著眼于全局,不應單單局限在扶貧工作本身,需要同致富結合起來,尋求合理的致富道路。所以,在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中,有效處理貧窮和發展之間的關系,政府和群眾之間的關系,從而為精準扶貧打下堅實的基礎。
正確處理生態和經濟之間的關系,在當前可持續發展戰略推行背景下,如何能夠協調處理好生態和經濟之間的關系,直接關乎人類社會未來的生存和發展。黨中央和貴州政府應該站在人類可持續發展角度上考慮,不僅需要發展經濟,還要保證生態環境不會遭受破壞,摒棄以往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模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只有獲得綠水青山,才有資本去發展經濟。貴州省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地質條件十分復雜,生態環境很容易遭受破壞。故此,加強生態型經濟建設,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提高經濟發展效益。
三、精準扶貧戰略貴州實現“突圍”策略
貴州省由于抵觸欠發達經濟地區,整體實力較弱,如何能夠相應國家號召,緊跟黨中央精準扶貧腳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應從多種角度來推進城鄉經濟快速發展。小康社會的建成,并非是單一地區的小康社會,而是不拋棄、不放棄一個地區,深入貫徹走新路、奔小康的戰略目標,從而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尋求一條小康“突圍”之路。
其一,應堅守底線,堅實速度、收入、安全以及脫貧幾個方面底線,堅守生態環境底線,在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中,應確保貴州省貧困人口能夠在2020年之前全部脫離貧困,確保國家精準扶貧工作重點開展縣市能夠脫掉貧困帽子,明確發展和生態之間的聯系,守住生態發展底線。
其二,尋求新的發展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走出一條同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不同的模式,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中,應尋求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明確工作開展基本方針,有機整合精準扶貧和新興產業,從而推動貴州省精準扶貧工作有序開展,實現開發式的轉變[5]。
其三,全面貫徹黨中央下達的精準扶貧政策,落實到實處,從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時間內,減少貴州省300萬貧困人口,為貧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加人民收入;深入貫徹精準扶貧工作,落實到村到戶,完成小康建設的六個基礎目標;實現貴州省貧困地區人民可支配收入超過9000元,不斷減少貧困人口數量。
結論
綜上所述,貴州省抵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整體實力較弱,在精準扶貧戰略推行背景下,貴州省如何能夠抓住時機,建成小康社會,尋求合理的策略實現精準扶貧“突圍”,成為當前貴州省實現小康社會的主要途徑。貴州省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中,應明確戰略目標,結合貴州省實際經濟發展情況,以大數據為主,通過大健康、現代農業以及文化旅游來帶動貴州省經濟發展,建成小康,實現共同富裕,為我國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山西省扶貧辦.山西:深入實施“3+1”精準扶貧戰略[J].中國扶貧,2015(13):55-59.
[2]林鄂平.深入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專訪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主任吳宇雄[J].中國扶貧,2015(4):27-30.
[3]山西省扶貧辦.深入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力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J].前進,2015(11):4-7.
[4]深入實施精準扶貧全力推進扶貧攻堅[J].前進,2015(11):1.
[5]黃承偉,覃志敏.我國農村貧困治理體系演進與精準扶貧[J].中國扶貧,2015(1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