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宇


【摘 要】本文采用定量分析與實證方法,以高一兩個班共120 人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班和實驗班,以人教版高一地理“水圈與水循環”教學為例,收集的數據使用 SPSS 17.0 進行統計分析,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統計分析和T檢驗,結果發現問題導向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地理技能和學習成果,引導學生使用各種學習資源,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詞】問題導向教學法 高中學生 地理技能 學習成果 影響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B-0011-03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新標準給高中地理課程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 更多地強調學以致用,重視學生地理技能的培養,注重多元化的地理評價理念和評價方式。地理技能可以通過地理學中的幾個步驟來獲得:提出地理問題—獲取地理信息—組織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回答問題和設計解決方案—溝通地理信息。地理技能可以培養學生系統地思考本地和全球的問題、環境和社會問題。但是,在實際地理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往往并不能讓學生有效掌握地理技能。很多教師一開始就已經為學生計劃好學習的內容,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興趣和動機。最后,學習變得枯燥,學生的創造力被束縛,不愿意參與實踐活動,最終影響到地理技能的掌握和學習成果。
為了提高學習質量,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技能和學習成果,教師應該創新地理教學方法,以問題導向教學法有效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索,在科學探索中實踐,掌握地理技能,進而提高學習成果。問題導向教學法的實施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觀察對象,使學生感到快樂和挑戰,并且容易實施;(2)提出問題,提高學生的口語技巧,以合乎邏輯、系統、有效的語言提供答案;(3)實踐階段,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與學習的內在價值聯系起來;(4)試圖讓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的態度來解決他們每天面對的問題;(5)交流階段,讓學生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將他們的發現傳達給他人。影響地理技能的因素包括:觀察、詢問、聯系、嘗試和溝通。除了影響地理技能外,問題的解決過程也對學生學習成果產生積極影響。問題導向的過程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產生影響。
本研究探討問題導向教學法對高中學生地理技能和學習成果的影響,為地理教師在實施新課改中提高學生地理技能和學習成果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與實證方法,以高一兩個班共 120 人為研究對象,兩個班分為對照班和實驗班,X1 班為對照班,X2班為實驗班,對照班和實驗班分別進行預測試和正式測試,預測試兩個組都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正式測試實驗班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學習成果的衡量是課后對教學內容進行單元測試,實驗班在教學過程中嚴格按照問題導向教學法的實施步驟開展,即按照“觀察對象—提出問題—實踐—解決問題—交流”五個步驟來展開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方法對學生的地理技能和學習成果進行測試,問題導向教學法使用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高一地理“水圈與水循環”,材料包括水循環模型、視頻等。研究收集的數據使用 SPSS 17.0 進行統計分析,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統計分析和 T 檢驗。
二、研究結果
(一)高中學生地理技能總體情況。高中學生地理技能預測試與正式測試的得分情況如表 1 所示。
表1 高中學生地理技能預測試與正式測試得分情況表
班級 預測試平均分 正式測試平均分 增益分數
實驗班 50.23 78.16 27.93
對照班 50.35 60.58 10.23
參考表1可以看出,預測試實驗班的平均值低于對照班。實驗班地理技能預測試的平均值為 50.23,而對照班的平均值為50.35。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后,平均值實驗班高于對照班。實驗班和對照班正式測試的平均值分別為 78.16 和 60.58。正式測試分數與預測試分數的差異所獲得的學生地理技能的增加我們稱之為增益分數。實驗班獲得了 27.93 的平均增益得分,而對照班是 10.23。
(二)學生的地理技能指標得分。本研究使用的地理技能指標有五個:提出地理問題、獲取地理信息、組織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回答問題和設計解決方案。表 2 列出了每個指標的地理技能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平均分數。
從表 2 可以看出,經過問題導向教學法學習后,“獲取地理信息”“回答問題和設計解決方案”指標的增幅最高,都是在實驗班,指標值分別提高了 3.29 和 3.71。其他指標分數的增幅實驗班也明顯高于對照班。
(三)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地理學習成果得分。表 3 中顯示了實驗班與對照班在預測試和正式測試地理獲得成果的平均值比較情況。
表3 實驗班與對照班地理學習成果對比
班級 預測試平均分 正式測試平均分 平均得分
實驗班 45.32 70.12 25.67
對照班 46.06 60.14 13.86
從表 3 可以看出,預測試中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平均分差別不大,平均分分別為 45.32 和 46.06,而使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后在正式測試中實驗班的平均分高出 9.98 分,學習成果明顯比對照班好。
(四)T檢驗結果。在對數據進行 T 檢驗前先假設 H0:使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地理技能和學習成果沒有顯著性統計學差異,也就是在使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前和使用后沒有差異。T 檢驗結果如表 4 和表 5 所示。
表4 地理技能T檢驗結果
班級 df Sig.(2-tailed) Description
分數 60 0.000 H0rejected
從表 4 可以看出,T 檢驗結果 Sig.(2-tailed)為 0.000 <0.05,所以假設 H0 被拒絕。也即使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地理技能有顯著性統計學差異,使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后學生的地理技能有顯著提高。
表5 學習成果T檢驗結果
班級 df Sig.(2-tailed) Description
分數 60 0.000 H0rejected
從表 5 可以看出,T 檢驗結果 Sig.(2-tailed)為 0.000 <0.05,所以假設 H0 被拒絕。也即使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習成果有顯著性統計學差異,使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后學生的學習成果有顯著提高。
三、討論
(一)問題導向教學法對地理技能的影響。問題導向教學法影響學生的地理技能。
第一,在觀察階段學生可以實時觀察地理對象,使學生感到快樂和挑戰。在“水圈與水循環”教學內容中,先通過多媒體圖像展示地理對象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水循環圖片及其要素。再讓學生觀察動態圖片和學校周邊河流圖。最后利用學校旁邊河流來觀察水污染的河流垃圾等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收集河水濁度、垃圾堆積量、植被面積等數據。
第二,提出問題階段可以喚起學生的提問技巧,提出問題,邏輯、系統地提供答案。將學生熟練地提出地理問題作為地理技能的基本指標。提出問題,發展創意能力、好奇心,從而形成發展地理技能的關鍵思想。在這項研究中提出的問題引起學生對所觀察到的地理對象或現象的好奇心。有關水循環材料、各種內陸水域的問題,以及流域單位內陸水域的利用和保護等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提出問題階段存在的問題,教師認為,仍然有很多學生不太了解循環水、蒸發、地下水、河流以及分水嶺地區的水域保護。
第三,試圖讓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的態度來解決他們每天面對的問題。要真正學習“水圈與水循環”內容,學生必須在水圈上進行實驗,因為這些知識必須由學生理解,因為它與日常生活有關。學生必須具備開發地理環境知識的能力,并且能夠利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他們每天面臨的問題。
第四,在輔導階段,對學生參與學習的內在價值觀具有科學的態度和動機。在教學中相關活動的幾個例子如下:讓學生通過圖像來收集水文循環及其元素;學生需要分析圖像流流動模式,為什么可以形成流程圖像;學生分析人們對已經觀察到的流域損害的行為之間的關系。
第五,交流階段讓學生以口頭和書面形式向他人傳達他們的發現。在這項研究中進行交流的活動的一些例子如下:要求學生口頭和書面地傳達有關植物/植被蒸發過程的調查結果;要求學生提交口頭和書面解決問題的思想,觀察到流域的水資源損失情況。
如上所述,以問題導向教學法學習地理知識的整個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地理技能。實施問題導向教學法中,通過細心的規劃、精心的班級課堂管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技能和學習成果。因此,在實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地理教學之前,必須確保課堂管理計劃的順利實施。
(二)問題導向教學法對地理學習成果的影響。上述的數據分析表明,科學的地理學研究方法影響了學習成果。這可以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增益分數差異來證明。平均得分為25.67,差距為 11.81。問題導向教學法對地理成果的影響顯著,它對地理技能的影響貫穿每一個階段。
以問題導向教學法學習地理學,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各種學習資源解決實際問題。學生使用的學習資源包括他們周圍的環境、地理圖書,以及老師提供的豐富資料。老師可以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包括匯報、講座、小組合作、課堂外的實驗、演示和現場調查等,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基于對上述的研究分析和討論,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問題導向教學法對高中學生學習地理技能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學生學習使用問題導向來獲得比(下轉第30頁)(上接第12頁)傳統課堂更高的地理技能。地理技能指標都得到顯著提高,其中“獲取地理信息”“回答問題和設計解決方案”指標的增幅最高,都是在實驗班。
第二,問題導向教學法對高中地理學習成果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它貫穿學生地理技能學習的每一個階段。
(二)建議。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為了發展學生的高中地理技能,建議地理教師采用問題導向制訂課程計劃和教學內容,讓學生獲得比以前更好的地理技能。
第二,為了提高高中學生學習地理學的成果,建議地理教師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通過細心的規劃、良好的課堂管理計劃并精心管理班級,提高高中學生地理學習成果。地理教師把理論和實踐相聯系,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驗和實踐機會。
第三,建議學校為地理教師提供更多技能培訓,讓地理教師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學習現代科學知識,提升自身能力和專業化發展能力。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