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燕萍

【摘 要】本文分析 Premiere 視頻剪輯課程的特點及教學現狀,論述運用任務驅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合作增強學生應用技能,以任務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以期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 Premiere視頻剪輯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B-0096-02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建構主義理論在教育教學中的一種具體應用。它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系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景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注重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 Premiere 視頻剪輯課程作為當前中職計算機專業的重點專業課程,其教學目標主要是對軟件的操作過程進行系統學習,進而掌握基本的視頻圖像制作規律,能夠應對非線性視頻剪輯操作與基本使用。Premiere 剪輯課程是一門實用性、操作性都較強的實踐課程,將任務驅動教學法用在該課程的教學中,以教師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更加自主地應對學習中的各項內容,進而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其基礎知識、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Premiere視頻剪輯課程的特點及教學現狀概述
Premiere 是由 Adobe 公司研發出的一項十分實用的非線性視頻編輯軟件,能夠用于各種硬件的輸入與設備采集工作中,支持影視后期制作、多媒體制作以及廣告制作等領域的使用。Premiere 視頻剪輯課程的實用性非常強,需要有扎實的軟件制作基礎與影視的基本制作知識,進而通過較多的練習操作才能使技術嫻熟。目前很多學校由于受教學設備不完善、教師專業素質跟不上技術的更新發展、課程課時安排受限、缺乏實訓實踐機會等因素的影響,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講授Premiere 視頻剪輯課程,教師針對課程的教學設計只是單純地進行理論的講解,即通過口頭將軟件中的視頻剪輯工作步驟進行逐條分解講述,進而讓學生對軟件中的使用指令進行書面學習,這種教學方式缺乏實際操作練習、知識構成不夠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要知道使用 Premiere 進行視頻剪輯的實操過程較為繁瑣,“紙上談兵”讓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不利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Premiere視頻剪輯課程中的應用
(一)任務驅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根據課程的知識點,建立任務,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步驟如下:首先,創設任務情境,可以選取當前社會的熱點或者校園里面發生的事件作為素材進行設計,素材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可以在網上搜索,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拿起攝像機或者手機進行拍攝獲取。教師需要在課前作好計劃,并安排學生按計劃展開行動。其次,演示教學,依照 Premiere 的學科特征,將其中的知識點通過具體的作品進行展示,通過演示法對課程中的知識點展開教學。教師應把握好課程中的重點難點,選擇貼切的教學方法展示作品。最后,設置課堂中的疑問點,讓學生分解該作品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到的知識點。
例如,筆者選取學校校園文化藝術周時攝影愛好者拍攝的一組手工藝作品比賽的視頻作為素材,按時間先后順序對這組素材進行剪輯,并配上聲音和字幕,最終導出為一個播報該活動的小短片。上課的時候,筆者把小短片播放出來,讓學生認真觀看,并分析短片所用到的本節課即將要學習的新的知識點。學生帶著筆者布置的任務認真觀看完短片,找出了新的知識點是:策劃并錄制報道的聲音、根據聲音進行字幕同步。接下來,筆者結合小短片的制作過程將知識點進行拆分講授,即:(1)設計好報道的文字。(2)使用錄音機進行錄音配音。(3)使用Audition 聲音編輯軟件降噪。(4)運用 Premiere 軟件進行字幕與聲音同步,字幕有靜態的字幕和動態的字幕,學生可根據短片設計的風格進行選擇;并適時提醒學生做好一行字幕、設置好字幕的樣式之后,可以通過新建樣式進行樣式的保存,這樣再新建字幕的時候,就可以選擇之前設置好的樣式,能提高制作效率。完成對以上知識點的演示講解后,筆者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審美進行風格設計與制作,充分提升學生的操作水平與創作技能,進而創作出風格各異的播報小短片。運用 AU 軟件降噪和運用 Premiere 軟件對音視頻進行剪輯這些內容,都是以前學過的。在布置這個小短片的任務時,可以讓學生結合以前所學內容靈活地制作視頻。通過任務驅動,學生展開了各自的思維空間,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分工合作,增強學生操作應用技能
1.學生為主體,分工合作。全班學生按照 3 人/組進行分組,每組選出能力較強者為組長。每組成員首先對音頻、視頻和圖片素材進行歸納分類,然后通過視頻素材了解整個活動的過程,并運用 Premiere 軟件排好序。接著每組的組長進行任務分工,分配組員1設計出一些有個性的報道文字,接著組員 2 配合組員 1 進行錄音和聲音處理,之后組長再對視頻進行剪輯。組員 1 和組員 2 在錄音結束之后,需要用 Audition 軟件進行音頻處理,以達到較好的降噪效果。當音頻和視頻剪輯好之后,開始添加字幕,實現視頻、聲音與字幕同步。為了提高效率,此時組長可以把整個視頻作品分成三段,分別導出給另外的組員,分別配對應的字幕;各成員完成視頻、聲音與字幕同步之后,分別導出給組長,組長再進行合成,即可得到最后的成品。
2.教師為主導,保駕護航。首先,在學生領取到任務的同時,筆者及時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并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關注度對教學進度、教學方案作調整,注意留給學生足夠的自行操作時間,使學生能夠在分組討論與實踐中對知識充分理解和掌握。其次,在巡堂的過程中,筆者適時引導學生尋找提高字幕制作效率的方法,以及如何分配任務、互相配合以更快的速度高質量完成任務;并鼓勵接受能力強、完成速度較快的學生利用字幕進行片頭和片尾的設計制作,使得小短片的視覺震撼力更強。
(三)任務評價,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學生在對教師講解的知識以及書本中的重點內容有所掌握后,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測驗審核,使學生能夠準確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節。筆者在學生完成規定的任務后,對每組的短片成品進行評價,整個評價體系包括教師投票、學生投票和測試題成績三大部分。
1.投票。筆者要求每組派代表到講臺上對本組的短片成品進行展示和播放,并結合 1-2 分鐘的講解。所有作品展示和講解結束后,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筆者和學生分別對做得好的作品進行匿名投票。QQ 群里面有群投票功能,教師可以在投票之前,設置好群投票,最多可以設置十五個選項,故每個選項可以是一個組名。學生投票占總分的 30%,教師投票占總分的 40%。
2.測試。筆者拿出課前設計好的測試題分發給每個小組并讓其按要求完成測試。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在課前準備好測試題,測試題要針對該次課的關鍵知識點進行設計,可以是選擇題或者簡答題。每份測試題總分為 10 分,完成時間為 10 分鐘。每個小組做一份測試題,得到的分數占總分的 30%。
3.評價。筆者使用 Excel 軟件設計好一個成績表,在“小計”列和“總分”列設置好公式,在課堂上可以直接把每組學生的得票數和測試題分數登記到對應的單元格,Excel 軟件即可自動計算出每組的最終成績。統計成績的表格如表 1 所示。
評價結果出來后,筆者根據學校實際條件對優勝組進行獎勵,如提供到影視后期制作工作室實習的機會。
(四)任務延伸,激發學生創新能力
整個任務結束后,教師可以選取有特點的短片作品和突出的問題進行點評,綜合分析其優點和不足,并讓學生展開討論,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
本次任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字幕的快速制作,除了使用 Premiere 軟件的字幕菜單進行字幕的創建外,還可以結合Photoshop 里面的“圖像”“變量”“定義”菜單,導入包含有字幕的文本文件,設置好以后,導出為字幕文字的批量 PSD 文件,然后運用 Premiere 軟件進行圖片導入,即可快速進行批量字幕制作。筆者在總結的時候,引導學生使用該方法批量制作字幕,并以創新任務的形式,為學生布置更具挑戰性的練習,如要求學生對校園文化藝術周的其他活動進行跟蹤報道并制作出各個活動的播報短片。學生在完成一個個任務的過程中,通過更多的實踐,制作出更好的短片作品來,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綜上所述,在 Premiere 視頻剪輯課程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構建輕松的課堂氛圍,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周 艷.任務驅動法在Premiere學科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3)
[2]盧士強.探析高職Premiere Pro視頻編輯課程改革與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2(3)
[3]袁 媛,張 庾.基于任務驅動法《多媒體制作工具及設備》課程設計[J].電子世界,2014(8)
[4]王滿英.非線性視頻編輯軟件Premiere的虛擬剪輯使用技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7)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