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瑜
摘 要:古詩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作為我國優秀經典文化的典型代表,古詩不僅是語文知識的教學載體,也是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要注重提高古詩教學的有效性。在古詩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是語文教學創新改革的一個重要途徑。基于此,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啟用情境教學的相關實踐途徑進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為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情境教學;實踐探尋
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活躍小學語文古詩課堂教學的氛圍,同時能夠引導處在認知發展初級階段的小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感悟古詩表達的情感和意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古詩情境教學要結合古詩的內容以及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情境,從而有效提高小學古詩教學的有效性。
一、基于小學生生活實際開展古詩教學情境創設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有很多內容都是典型的敘事詩和作者即興抒懷。在這一類古詩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引導小學生對作者所敘述的內容或者是突然的情感感悟進行學習和感受,在教學的過程中,建議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古詩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基于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體驗和經驗來開展教學情境創設。以李白的《靜夜思》教學為例,這首古詩主要是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可是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思鄉之情實在是一個很難體會的情感,也因此在這篇古詩的學習方面,大都是學生知道這是作者表達思鄉之情的一首古詩,至于如何表達、怎么表達、對自己有什么感觸等都是成為機械學習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將“離鄉故事”融入教學課堂中,為小學生講述身邊很多小朋友離開家鄉隨著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入學的故事。講述每年跟著爸爸媽媽回老家過年的故事等等,從小學生的身邊能夠認知到的故事入手,引導小學生對作者的思鄉之情進行感悟,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把握《靜夜思》的詩意。
二、運用多媒體手段營造畫面情境教學
我們都知道,山水田園詩和抒情詩在古詩中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同時很多經典的田園詩和抒情詩也被選入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在這類古詩的教學過程中,建議小學語文教師巧妙地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來展現和描繪情境,讓小學生在教師營造的畫面情境中來學習古詩。以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的教學為例,在這首古詩中,作者李白用高度夸張的藝術手法對廬山瀑布進行了描寫,在作者李白的筆下,飛流直瀉的瀑布被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一幅生動的廬山飛瀑被展現出來,但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很難通過短短的描寫在腦海中描繪出氣勢宏偉的廬山飛瀑,也就無法對作者所描寫的景色進行深刻感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在恢弘大氣的音樂下,為學生展示廬山飛瀑的壯美景色,并且配用大氣的語言進行詩歌朗讀,這樣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跟著教師利用多媒體描繪出來的情境進入古詩的學習過程中,從而更好地理解廬山飛瀑的絕美,真切體會作者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三、利用知識遷移來創設古詩教學情境
知識遷移就是利用過去的舊知識和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對比、遷移,用一種小學生比較熟悉的知識來帶入新知識教學、學習的一種教學情境創設方式。知識遷移本質上是一種“溫故知新”的教學方式,這比較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特點,比較熟悉的知識總是能夠快速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帶領學生更好地進入到古詩的學習過程中。例如,在學習“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時候可以引導小學生對之前學習過的“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進行“溫故”,這都是著名詩人杜甫的典型代表詩句,通過這類知識的遷移能夠快速地讓小學生從自身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找到熟悉的點,進行知識的遷移,通過記憶再現等了解杜甫在七言絕句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同時,知識遷移教學情境創設還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構建自身的古詩學習框架,有利于小學生更好地掌握古詩,同時讓古詩教學課堂變得靈動,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對古詩學習的興趣,同時能夠相對降低古詩教學的難度,從而更好地提高古詩課堂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古詩內容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角度出發,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知識遷移途徑創設教學情境,不斷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玲英.情境教學法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6(12):63-65.
[2]顧文海.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78.
[3]馮淑連.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4):68-69.
[4]韓例芬.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2(5):6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