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金峰
(江蘇省鹽城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2)
[摘 要] 主要以體操課程體系為核心,在快樂體操理念的基礎上,探究高效體操課程體系改革的有效途徑,發揮體操課程的功能與價值,促進高校體操事業的穩定發展。
[關 鍵 詞] 快樂體操理念;高校;體操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064-02
體操作為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身體與智力的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體操本身具備一定的競技性,但在實際教學中,只重視其競技性有悖于高校體操課程教學的目的,不利于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對此,在高校體操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入快樂體操理念,賦予高校體操運動一定的娛樂性,將娛樂和競技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促進快樂體操和競技體操的協調發展,進而達到高校體操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基于快樂體操理念高校體操課程體系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快樂體操理念的含義
快樂體操理念在實際應用中以情感教學為切入點,對學生開展身體教育與人格教育,強調“愛”“美”“樂”的教育理念,賦予體操運動趣味性,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創造性學習能力,將運行和情感有效結合在一起,進而達到快樂體操教育的目的。從這一層面上看,在進行高校體操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學生興趣入手,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培養學生體育能力與健全人格,為體育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基于快樂體操理念下的高校體操課程教育,突破傳統競技性教學追求,以體育需要和人格需要為核心,創建社會責任性學習動機性,追求體操學習成功體驗,通過興趣、意志和方法促發體操學習與鍛煉行為,提高學生學習體操運動的自覺性,在快樂的氛圍下提高體操能力,進而實現高校體操課程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二、快樂體操理念的核心原則
(一)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體操課程教學中,過于重視教師教學地位和主導作用,將學生設定為教育客體位置,被動地接受知識,弱化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進而導致學生學習自覺性與積極性的逐漸消失。這種教學方式有悖于教育機理與教育本質,無法維持學習動機,學生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進而降低學習效率。對此,在快樂體操理念下,要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站在個體發展的角度上,要完善學生人格特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學生個體差異開展層次性教育,做好引導和鼓勵作用,落實快樂體操理念,進而提高高校體操課程教學的綜合質量水平。
(二)構建友好型師生關系
對高校體操課程而言,其教學屬性具有雙向多邊性和復雜性,教師是教學方向、教學進度以及教學內容的掌控者,做到以身作則,借助思想品德、體操知識、專業技術以及教育形象,影響學生體操思想與體操行為,進而發揮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價值。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其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以及綜合能力等方面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提升,兩者在教學活動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落實快樂體操理念,就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友好型師生關系,構建教師和學生間信息雙向溝通模式,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進而實現快樂體操的教學目的。
(三)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傳統體操課程教育中,過于追求體操運動技能,不斷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進而導致高校體操教育朝著成人化的方向發展,降低我國體操教育的最終效果。而快樂體操理念強調學生個性發展,其快樂體操與學生個性發展之間具備一定的辯證關系,其表現為以下兩種方式:一是學生個性傾向與發展水平可以在體操運動中充分展現出來,并轉化為積極性與主動性,促發學習行為與鍛煉行為;二是在快樂體操實踐活動中,有利于學生個性和諧發展,使得學生明確自我運動優勢,挖掘體操運行潛力,激發自身學習興趣。這兩方面相輔相成,促進學生智力與能力的提升,進而實現個性發展的目的。
三、基于快樂體操理念高校體操課程體系的理論設計
(一)引入情感教學模式,落實快樂體操理念
綜上分析,為了提高高校體操課程教學質量水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情感入手,引入情感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體操教學的情感與興趣,賦予體操鍛煉足夠的激情,進而思想決定行為,促發自覺性學習行為和鍛煉行為,為高校體操教學質量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有利的情感教學環境,落實體操教學民主化管理策略,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與關愛。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還要了解學生實際生活,構建友好型師生關系,用情感帶動行為,使學生享受體操教學活動,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提高體操綜合素養。同時,教師要重視學生合作互助精神的培養,健全學生體操道德素養,使得學生發現美、表現美,以實現能力與品格并重,實現高校體操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除此之外,采用相對評價的方式,優化教學評價體系,將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通知給教師,肯定“對的”,改正“錯的”,以此為依據調整高校體操課程教學體系,進而實現快樂體操理念的落實。
(二)激發體操學習興趣,促發自覺性鍛煉行為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教育領域中重要教學手段,以興趣為出發點的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態度,也是一種正確的人生態度。從教育本質而言,興趣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符合快樂體操理念的要求和教學標準,進而在高校體操課程教學中落實快樂體操理念,促進我國體操運動事業的發展。對此,在進行高校體操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入興趣教育,豐富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借助現代化技術創新體操教學模式,吸引學生對體操運動的注意力,樹立典型形象,將體操學習理念和快樂體操理念深入學生思維中,激發學生對體操學習的興趣,進而促發學生自覺鍛煉的行為,提高高校體操課程教學的綜合質量水平。
四、基于快樂體操理念高校體操課程體系實踐設計
(一)課前準備
例如,在體操中的“魚躍前滾翻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前預備階段,教師要提前到達訓練場地,防止學生由于過長等待而產生厭煩情緒,做好器材、考勤、交流等課前準備工作。在課前開始階段,要通過課堂禮儀、工作分工等方式創建情感教學環境,結合教學目標,調節課堂教學氛圍,強化學生體操學習意識,為接下來的教學實踐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形式方面,要借助教學形式的創新提高學生對體操教學的參與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師生問好后,教師出示一組魚躍前滾翻技術動作,并讓學生猜這是什么動作,有什么難度,明示本節課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相關注意事項。
(二)教學過程
在體操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目標細分到各個教學環節中,落實各個教學環節想要達到的效果,掌握教學內涵,進而控制整個教學節奏和教學進程。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要制訂一套單元教學計劃,明確課堂安排,除了體操教材之外,還要加入搏擊、健美操等輔助性教材,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熟悉體操動作和相關知識,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留下初步的印象。在復習前滾翻動作教學中,在微課視頻的基礎上,做出示范與講解,提出“身體團緊與上體緊跟動作要協調一致完成”的教學重點內容。學生分成兩組練習并相互提示,同組學生注意觀察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同時教師提問保護幫助手法,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講評,在教師講評后學生繼續分組合作學習,教師觀察、指導、糾錯。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安排各組骨干進行教學協助,將糾正和個別指導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及時給予學生贊美和鼓勵,誘導學生進行思考、練習、發言、評論,提高學生對體操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生體操學習的成就感,進而提高高校體操課程教學的綜合質量水平。除此之外,教師要注意課堂觀察,結合學生課堂教學反饋信息,適當調整體操教學結構,引入品德教育與個性培養,借助舞蹈教學與歌謠探究的教學方式,賦予單調的體操訓練一定的生機感,調節學生身體肌群靜力強度,為學生創造零壓力環境,發揮情感教學的作用,減少心理負擔,維持學生體操訓練的注意力,讓高校體操教學充滿快樂的氛圍,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三)教學考核
為了檢驗教學效果,在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做好教學考核工作,按照學生實際情況將其分為測驗組、練習組、觀摩組以及裁判組,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效結合,借助講解分工的方式明確考核標準和相關要求,使學生了解整個考核體系,并為教學考核做好充分準備。在實際考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做好引導工作,落實教學考核相對評價策略,使學生感受到體操運動的魅力。同時,教師要按照學生身體條件和心理變化,合理調整運動負荷,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做好教學考核與教學評價工作,不斷完善高校體操課程體系,進而落實快樂體操理念。
本文通過研究基于快樂體操理念高校體操課程體系改革,在分析快樂體操理念和核心原則的基礎上,設計基于快樂體操理念下的高校體操課程教學結構,從理論教學設計與實踐教學設計入手,不斷完善高校體操課程教學結構,落實快樂體操理念,進而實現高效體操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周鵬.快樂體操新理念與高校體操課程體系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6(23):52-53.
[2]何波,李治洪,竺從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體操課程教學發展的探究[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117-122.
[3]楊晗,祝天橋.“快樂體操”在高校體操普修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普洱學院學報,2013(6):66-68.
[4]冉清泉,易學,趙凱豐,等.高校體育專業體操課程程序教學模式運用及實驗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135-138.
[5]王韶峰,隋東旭,肖寧寧,等.拉拉隊的興起與高校體操課程教學體系整合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1(2):91-94.
[6]楊林.快樂體操在民族高校體操普修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亞太教育,2015(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