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珍瓊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護理應用于自發性腦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120例自發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全程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以及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護理有效率、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自發性腦出血患者實施全程護理,能夠有效地提高其護理效果與患者滿意度,促進患者的痊愈,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自發性腦出血;全程護理;護理效果
自發性腦出血是指患者在未受到任何身體上的外傷影響下,毛細血管、小動脈等自發性的破裂,從而使得其顱內存在出血的狀況[1]。經臨床研究表明,其因較多,遺傳因素、環境等均可能誘發該種疾病。經過臨床統計可以看出,其發病人者多為中老年人,且患者無明顯的征兆,發病相對突發,多數患者無法及時得到治療[2]。故而,該種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與致殘率。臨床以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選取手術治療的患者居多。且,為了使之達到對應的手術效果,臨床也針對其護理措施不斷優化。當前提出了全程護理,以確保其手術的整個階段都能夠被關注,進一步確保了治療的有效性。我院在臨床自發性腦出血治療中,應用全程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120例自發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齡46~73歲,平均年齡(61.38±7.58)歲,出血量30~120ml,平均出血量(64.82±11.58)ml。臨床癥狀:偏癱、失語、意識模糊等。所有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全程護理。其主要內容有:
1.2.1 急性期護理 急性期是指患者病情進程較快,已經威脅其生命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需要保證病房環境,以安靜為主;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在其術后的24h內需要就其意識、血壓等各項指標加以確認,并記錄;患者可能會因為疾病的存在,有一定的呼吸障礙,故而,必須加以注意。
1.2.2 穩定期護理 在這個階段需要保證患者心理的積極性,配合護理工作的開展。部分老年患者會對自身疾病具有一定的厭惡、害怕,這些都會不利于康復,需要及時疏導。同時,對于腦出血可能誘發的疾病進行預防。例如肺炎、褥瘡等。及時清理患者的呼吸道,保證其肺部的清潔;定期對患者進行翻身、肢體活動,以保證其血液流動。
1.2.3 恢復期護理 就患者肢體功能、語言功能、意識狀況加以評估,并且制定對應的康復訓練方案,逐漸增長訓練量,保證其神經缺損的恢復。
1.3評價指標
通過隨訪,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加以評估。并根據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狀況對其療效進行分類。治愈:患者功能缺損評分降低超過91%,無殘疾現象;有效:患者功能缺損評分降低在20%~90%,殘疾1~3級;無效:患者功能缺損評分降低在19%以下或者存在死亡現象。治療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數×100%。并且,采用我院自制調查表,就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加以調查。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觀察組的護理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
2.2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33%(59/60),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為86.67%(52/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自發性腦出血是一種臨床常見的中老年疾病,患者多患有高血壓,而由高血壓所誘發。高血壓的存在會使得患者顱內壓力相對較高,而在受到神經刺激或者疲勞過度等狀況時,就會使得其腦部血管破裂,從而產生出血的現象[3]。就目前而言,其致殘率與死亡率均相對較高。在治療過程中,為了幫助患者恢復其神經功能,穩定其腦部血壓狀況,會配合一定的護理。常規護理以給藥和病情觀測為主,忽略了患者的康復訓練等,這就使得其恢復進度較慢。全程護理針對自發性腦出血患者的每個階段給予不同的護理策略,其區分為急性期護理、穩定性護理、恢復期護理[4]。其護理針對性更強,效果更加。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應用全程護理對自發性腦出血加以護理,能夠有效地保證患者的狀況穩定與功能恢復,從而使得其康復進程加快,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淑鴿. 對68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實施全程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藥論叢,2015,06:111-112.
[2]馬丹,侯麗,蔡媛媛. 全程優化急診護理在急性腦梗死中的搶救效果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2016,08:756-758.
[3]李靜艷. 全程護理在自發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20:2958-2960.
[4]孟元元. 腦出血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效果分析[J]. 吉林醫學,2014,01: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