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德文
摘 要:小學教育作為我國青少年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打好基礎為以后的學習提供幫助。縱觀我國青少年基礎教育,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然而在過去傳統教學當中卻因為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種種原因導致小學數學的教學并不理想,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這些也逐漸都成為過往云煙。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改變
數學作為一切科學的基礎,在人類文明的發展當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我國周朝時期貴族教育中,六藝之中的“數”就是指數學,可見從周朝起,數學的重要性就已經得到了當時人們的認可,也足以證明數學的重要性。而在我國青少年的基礎教育當中,數學的重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在老師與家長眼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一直都是他們關注的重點之一,小學數學作為基礎中的基礎,重要性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
一、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改變
在過去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應試教育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教學的主旋律,加上很多老師認為,只要將知識教授給學生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所以不可避免地就選用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因為相較之其他的教學方式來說,“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對于應試教育來說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在提高了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授課老師的工作量,對于授課老師來說無疑是一件“教學法寶”。然而大多數的老師只看到了“填鴨式”教學方式所帶來的好處,卻沒看到“填鴨式”教學方式中所潛伏著的巨大問題。
不得不承認的是單純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無疑是極為成功的,然而在這份成功的后面卻也有著極大的隱患,很多學生也許要很久以后才能真正地將知識靈活運用在生活當中,儼然是讀了死書,過去我們常說的“書呆子”大多就是“填鴨式”教學方式所教育出來的。
而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老師也逐漸了解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所存在的問題,開始逐漸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用“教”與“學”相結合的教學理念逐漸替換了單純“教”的理念,使學生的學習體驗變得更為靈活、生動,而游戲課堂的帶入與科技所帶來的改變也不斷地改變著教學方式,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取快樂,又在獲取快樂的同時得到了知識,進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真正地為學生未來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師生關系的改變
在過去的傳統小學教育當中,很多老師都是抱著“嚴師出高徒”的心態在與學生相處,甚至有一些老師認為,嚴肅才應當是為人師表的代名詞,也只有嚴肅才能彰顯出身為老師的威嚴。殊不知在老師過分嚴肅的時候,在無形中也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對于小學生而言,過于嚴肅的老師在他們的眼中往往會被“妖魔化”,而這“妖魔化”要么使學生因為畏懼而“不得不”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要么則是因為畏懼而選擇逃避、放棄學習,而這兩種情況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不能稱之為是好的現象。
實際上小學生的想法是很簡單的,在日常教學和生活當中我們隨時都能發現,小學生對某些事物感興趣的時候,往往就會產生愛屋及烏的心態,所以在一些特定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小學生都表現得極為活躍,而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們認可了老師,甚至將老師當作朋友看待。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小學老師明白了這一點,所以在小學教育當中,老師都開始想方設法地展現出自己的個人魅力,使學生能夠認可自己,并通過在日常中不斷地了解學生、走近學生、和學生成為朋友,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沖動,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生有了更多的個人空間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授課老師是當之無愧的課堂主導者,他們負責在臺上侃侃而談,而學生則負責在臺下仔細地聽,很多時候老師都會說只要在課堂的四十分鐘里仔細聽講,學生就能學會知識,然而卻忽略了這種學會也僅僅是學會了知識。
而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注意給學生留出空間,讓學生能夠以個人的方式去嘗試解決問題,而這也滿足了小學數學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中心思想,使學生的學習更為靈活、有效,也真正地做到了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在新課程理念的幫助下,我國的青少年基礎教育在不斷地變化著,帶給學生的教學也更加科學、有效,也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希望筆者的淺見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討論中,為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貢獻出一份力量,為我國的小學生帶來更好的小學數學教學。
參考文獻:
[1]段明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2).
[2]王娜.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轉變[J].學周刊,2016(3).
[3]彭思鳳,華箐.淺談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7(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