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華
摘 要:“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新時期的小學美術教學有必要加強對創作課的設計與研究,創作藝術對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有著獨到的作用,要重視形象思維的開拓和智能的開發,強調創造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美術教育;創造能力;美術創作課
素質教育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將創新精神化為實在的作品的實踐是人的創造能力的體現。新時期的小學美術教學有必要加強對創作課的設計與研究,重視形象思維的開拓和智能的開發,強調創造能力的培養。那么如何上好美術創作課,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反復的嘗試,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引導觀察,激發興趣
藝術來源于生活,只有用眼去觀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筆去描繪生活,我們才會積累豐富的創作素材。觀察是創作的第一要素,也是創作的基本功。因此,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堂上的觀察是非常有必要的。創作前,我總是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并親自帶領學生觀察,指導觀察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觀察周圍事物,觀察活動場面,觀察家庭,并進行觀察速寫,獲得感知材料。做到畫什么,就觀察什么,思考什么,學生已經形成習慣,基本上能做到隨時觀察,隨時畫在速寫本上。在構思前,則圍繞創作內容,根據需要,采用編兒歌、形象表演、播放視頻課件等形式,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喚起學生新穎、靈活、敏捷的思維。例如,《下雨了》一課的教學,在課前觀察的基礎上,課堂上用編寫的兒歌導入新課:“滴滴答,下雨啦,雨滴從屋檐落下,屋檐下站著小娃娃,伸出小手接住它,滴答,滴答,掌心開出一朵朵水花……”我讓學生一邊說兒歌,一邊加深對下雨的印象,激發創作的靈感。此時,學生的腦海中立即浮現出雨中情景,學生打著各式各樣的雨傘,小朋友們在雨中嬉戲,莊稼在雨水的澆灌下茁壯成長……再加上《小雨大雨》樂曲的播放,創設了一種情境,開拓了學生思路,為作品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二、啟迪思維,豐富想象
要完成一幅創作畫,在觀察生活、積累素材之后,就要解決“畫什么”的問題,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打開“立意”和“構思”的大門,這是美術創作課教學的關鍵環節。在教學中,除了憑借學生自己已獲得的感知材料外,教師還要提供新的感知材料,以此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造。想象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思維活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是創作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想象力對創造性思維有著直接作用。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引導學生完成構思任務。如《音樂會》一課的教學時,可通過“聽聽、想想、畫畫”的方法進行,教師播放一段錄音,讓學生聽后問同學:“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學生搶著答:玻璃砸碎的聲音,讓人眩暈的聲音、跳動、旋轉的聲音,像棉絮一般軟的聲音……),這時無形的聲音被學生在紙上用許多具體事物的形狀所替代了。像這樣聽著、想著、畫著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經過學生的創作,一張張異乎尋常的畫面展現在大家眼前。課后,我將優秀作業展示在班級里,和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讓學生想象,從想象中進行創造性的構思。
三、放手創作,追求個性
“畫什么”的問題解決后,接著就要研究“怎么畫”的問題,這是創作課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我們知道,大千世界豐富多彩,學生腦中儲存的素材也很豐富,但要把它們反映到紙上,就需要學生把復雜的外界事物加以抽象和簡化,概括地反映生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身的組織構造能力。而我在創作課上,不但注重繪畫結果,更注重讓學生體會創作過程。在創作過程中,調動各個器官協同工作,從而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學生作畫,我從不規定學生具體怎么畫,而是啟發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畫,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繪畫過程中,適時指導學生應避免的問題、應掌握的技能和審美原則,使他們的作品更生動、更具體。對學生的作品我從不簡單地否定,只要他們認真畫了,努力畫了,就給予鼓勵、表揚。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放手讓學生在創作中自己去感受,探求自己的表現方法,描繪自己的未來世界,健康快樂成長。例如在執教《過春節》一課時,學生便把所見過的春節場面綜合反映到一個畫面上,把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畫下來,把春節活動理想化,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雖然透視規律不太好,但每副作品都不一樣,畫中呈現的春節場景異彩紛呈。結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鍛煉了眼、手、腦的機能,激活了思維,為其他科目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沒有創造就沒有藝術,沒有創造就沒有發展,而創作藝術對于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有著獨到的作用,為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使他們在多彩的世界里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參考文獻:
[1]林榮輝.關于美術學科教學法教學改革初探[J].藝術百家,2004(3).
[2]陳大楚.兒童畫教學創意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8.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