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樂門
摘 要:復習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把所有的知識點放在一起,不僅可以降低學習新課程的難度,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進行復習知識點、復習實踐、總結復習和章節復習等環節,有效掌握數學課程的學習方法,有效復習,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復習;方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他告訴我們,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也會有新收獲。德國哲學家狄慈根也說:“重復是學習之母。”這些告訴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復習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好方法。小學數學復習課可以幫助學生總結一階段的知識,讓其系統并明確化,并通過查缺補漏,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現象:教師“炒冷飯”式地把所學過的知識再現給學生,進而采用“練習—校對—再練習—再校對”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題海里掙扎。這樣的復習,老師惹麻煩,學生枯燥,老師一再強調,學生冷漠,學生苦,老師累,收效甚微。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努力在“有效”上下工夫。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提高小學數學復習的有效性談幾點看法。
一、系統梳理
復習課應構建系統的知識,首先要有一個過程梳理知識,進行學習知識的分類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將知識的結構化和系統化的思考過程融入進去。無論如何復習都要經歷這個過程,關鍵是如何集中梳理形式,新的教學形式是理解知識創造的過程,復習課要把握知識之間邏輯關系的要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根據困難的關鍵知識、學習難度、學生的弱點采取相應形式。低年級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整理知識積累的方法,也可以根據問題通過回答進行知識的整理。
二、拓展提升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復習課可以拓寬、延伸,應“下要保底,上不封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例如,一位老師在學生學習了正方體、長方體、圓錐和圓柱的體積計算后的一節總復習課上,先讓學生找出正方體、長方體、圓錐、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及其相互關系,再把長方體變成等底等高的四棱錐,啟發學生組體積形式如何類比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交換關系形成初步意見,想辦法把四棱錐轉化成長方體,再求出它的體積。然后給出了四棱錐的體積與猜想的體積的相等關系。最后,研究小組驗證了猜想,并通過動手實驗得到了最終的結論。以上設計,教師牢牢把握體積公式的推導,在學生理清本單元知識網絡的基礎上,教師順藤摸瓜,先用課件演示長方體變成等底等高的四棱錐,而后大膽拋出一塊實驗田“四棱錐這個形體的體積該怎么求”,學生自然地進行數學思維的知識轉型。
三、科學練習
對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復習課和實踐練習在課堂上是不同的,實踐課程是一種新教學的擴展和補充,主要任務是鞏固數學練習和實踐技能,復習課的重點在于通過使用基本知識、整理綜合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認為,設計習題的關鍵是要體現數學思想。復習課的科學設計應是基礎訓練與拓展訓練的結合。這種做法可以使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同時,解決問題和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1)精心選擇。復習忌題海戰術,選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選擇的問題可以是新的教學實例和作業本易錯題代表、歷屆期末試題中的習題、本冊單元測試經典題、其他學習資料好題剪切。(2)分層復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每一個問題取其所需,讓每一個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調動各級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我們必須在數學課程的指導下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地運用復習環節,引導學生站到主要位置,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數學是小學學生的重要學科之一,復習課是把先前學過的零碎的知識進行總結,使之成為一個知識系統,老師可以從鞏固基礎知識開始,并實際應用,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他們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到知識,全面實現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英.淺談小學數學如何復習備考[J].學園,2011(9):177.
[2]孔垂芬.淺談小學數學課如何復習[J].祖國(教育版),2014(6):118.
[3]何穎.淺談小學數學總復習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吉林教育,2015(14).
[4]石海軍.淺談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J].新課程研究,2008(3).
[5]郭彩霞.淺談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J].學周刊,2016(12).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