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清
摘 要:高中地理學科具有豐富的知識內容,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高中階段的地理與初中的地理明顯不同,已不再滿足于記住幾個地名以及一些地理風俗,更多地開始重視讀圖能力,要求高中生在地理學習中掌握地圖的實際意義以及所具有的性質。尤其是在地圖的理解與繪畫等方面更是要求學生具備相當強的地理知識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對高中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是所有地理教師共同的教學目標,從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方面出發提出一些有利于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建議與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讀圖能力;策略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對高中階段學生的培養目標以及教師的教學目標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由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推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高中地理學科是一門最能夠考驗生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學科,對于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具有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地理這門學科以地圖為主,只有掌握好對地圖的讀圖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因此,需要重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一、高中地理教學讀圖能力的現狀
地圖作為學習地理知識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對于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地圖越來越成為高中地理課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對地理研究的一項很重要的參考資料。高中地理課本上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在介紹季風帶、熱量帶以及我國地勢和地形的特點,對地理學科的考核標準也大都是通過看圖來測試學生的地理成績。因此,學習地理最關鍵的就是要學會讀圖。但是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的因素。比如說,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調,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中采用應試教學的方法讓學生依然按照初中階段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掌握知識,不能激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很可能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再比如,教師不重視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只是要求學生記住固定位置的固定答案,通過大量的刷題來重復記憶,不利于學生長遠的知識發展。
二、讀圖能力的培養策略
1.加強分析地圖的能力
學生在讀圖過程中要把讀圖與析圖相結合,就是要在讀圖中加入自身的思維分析能力,對知識進行加工處理,通過對地圖的分析處理以及思維的歸納總結出地圖中的地理特征以及地理的成因和規律,教師要使學生通過問題的引導學會一圖多用,由表及里地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看圖能力。比如,在中國人口密度圖中,通過對比得出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是東部地區,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導致人口密布的原因有哪些,從東部地區的地圖上引導學生對地理的環境、地勢以及河流與城市發展的關系進行系統的研究,使學生把握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發展規律與內在聯系。
2.培養讀圖能力
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掌握基礎的常用圖例做起,掌握圖例中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使學生了解地圖中基本的分布圖、景觀圖與統計圖等。并且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把現實中的地理情況引導學生落實在地圖上,教給學生利用經緯度來確定現實地理事物所在的對應位置,然后根據地圖符號來確定海洋、山脈、湖泊、城鎮、交通線、污染物等;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比例尺來計算實際的長度;根據等高線來看出陸地地形,坡度以及山脈的走向狀況。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北京到鄭州的路線,按照比例尺來計算出實際的距離并通過對地圖上符號的研究查出北京到鄭州這段區域中的交通線、湖泊以及自然保護區。
3.注重地圖文表轉化
解讀地圖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具備解析圖表的能力。高考對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想要取得好的地理成績必須要在具有較強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擁有正確解析圖表的能力以及較強的思維轉化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對地圖中圖與文的轉化。靈活地運用圖表就是需要把圖表中體現出的信息通過文字與數據來進行轉化并用對應的知識點來分析總結圖表的意義,最大限度地將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識點放在圖表中去理解記憶。比如,將“世界海洋圖”與“行星風帶圖”相結合來分析就可以得出南北赤道暖流是由東南信風與東北信風形成的;南半球的西風漂流以及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暖流則是由西風形成的。
總之,對地圖的正確解讀是高中生學習地理最重要的方法,學生只有加強自身的讀圖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高中的地理知識,才能進入地理的世界。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可以為地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需要注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將地圖教學始終應用于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劉煥君,胡亞軍.高中地理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6(24):231.
[2]趙慧.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