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
【摘 要】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正確指導,對于提高閱讀效果十分重要。從小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動機、閱讀興趣、閱讀計劃、閱讀特點等方面,進行閱讀方向、閱讀時間、閱讀范圍、閱讀方法的指導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
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語文實踐的途徑之一。如何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引導學生閱讀,尤其在學生閱讀材料、閱讀時間和閱讀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做法,與同仁商榷。
一、了解學生課外閱讀動機,指導閱讀方向
1.激發和保護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在動機
內在動機強的學生,堅持自己的課外閱讀行為,并堅持下去,如成功或失敗的學生閱讀經驗,前者會提高自我效能感;如替代性經驗,看到其他水平與自己相差不大的學生的閱讀成功經,同樣會增強自我效能感,自己同樣能完成同樣的閱讀任務;具有挑戰性的閱讀活動,能夠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等。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可以充分發揮上述因素的優勢,更好地激發、保護和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激發和保護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的內在動機。
2.激發和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外在動機
(1)為學生建立課外閱讀學習目標。一些學生為了同學中的地位、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老師的表揚,他們進行的語文課外閱讀完全是為了豐富自己用來炫耀的知識。(2)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成績提供反饋。師生交流中,通過交談、討論等,提出自己的看法,為自己和其他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提供反饋,并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動機,促進學生的閱讀行為。(3)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語文課外閱讀成果的反饋,勢必影響著一些學生,會有一些反應,如一些感到知識面狹窄的學生因落后而不高興;有的還看到有很大的進展的同學原先的學習不如自己,擔心自己將繼續被超過;看到閱讀能力和自己大致相同的,產生焦慮感等。這些反應會刺激這些學生的共同實踐,即加強課外閱讀,以避免落后。
二、掌握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指導閱讀范圍
引導學生多讀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避免課外閱讀資料中出現“性和暴力”等傾向的內容。
首先,把學生閱讀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及時向學生介紹學習的優秀書籍,如教學《海底世界》,即可介紹閱讀《海洋》;教學《小壁虎借尾巴》,可介紹閱讀《尾巴的功能》,教學《三顧茅廬》后,可介紹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等。
其次,采取問卷調查、家庭訪問等方式,了解不同學段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特點,然后分層分類推薦課外閱讀書目。如科技知識類的讀物,低年級學生可閱讀《生活小常識》(注音本)《告訴我為什么》等,中年級學生可閱讀《四季星座》、《奇趣博物館》等,高年級學生可閱讀《打開智慧之門的金鑰匙》、《上下五千年》等。如文學作品類的作品,低年級學生可閱讀注音類的《看圖學成語》、《安徒生童話》等,中年級可閱讀《中外歷史故事》、《唐詩三百首》等,高年級學生可閱讀《福爾摩斯探案集》、《讀書美簡》等。如應用文方面,讓學生閱讀《跟我學寫日記》(低年級)、《板報稿》(中年級)、《如何做會議記錄》(高年級)等。
三、落實學生課外閱讀計劃,指導閱讀時間
1.統一規定課外閱讀的時間
為了保證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時間,除了要求學生在家中自覺閱讀外,學校應該有統一的要求,如每天放學前的20分鐘定為全校學生的“自由閱讀時間方”,方便教師進行閱讀的指導;各班級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每周抽取兩課時用來學生的課外閱讀,并納為課程表,這樣做,保證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強化了教師的閱讀指導作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效果。
2.制定適合的課外閱讀計劃
指導學生制定每周、每月的閱讀計劃,制定好各周的閱讀內容和閱讀時間。每天不一定閱讀很多書目,但每天要按時讀書,有了閱讀時間表,長此以往可以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
例如,每天晨讀前抽15分鐘精讀1-2個故事,思考故事的啟示;每天中午課前抽20分鐘分享自己閱讀的好書和新書,交流彼此的閱讀體會;每天晚上睡覺前進行20分鐘的閱讀;每周末抽取15分鐘進行本周的閱讀回顧及整理、提前做好下周的讀書匯報;每周要讀完哪本書,每月要讀完哪幾本書等,都要列入計劃并利用周末檢查完成情況,在計劃表中做好記錄等。
四、洞悉學生課外閱讀特點,指導閱讀方法
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語文課外閱讀要求,小學生應該養成養成讀書看報的良好習慣,學會瀏覽、查找、標記、摘抄、卡片、寫筆記等閱讀方法,并熟練使用常用的字典和字典,并學會借助各種工具、書籍和媒體等進行課外閱讀。比較科學的課外閱讀方法有:
(1)瀏覽。也稱為“泛讀”,是相對精讀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瀏覽有兩種,一種是了解式瀏覽,即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只要知道其內容、主要思路、技術等即可;另一種是涉獵式瀏覽,即即時瀏覽雜志、報紙、選集等,從目錄或標題中即可找到需要的內容,或者自己關注的知識,或者比較新的信息,或者自己較感興趣的內容等。瀏覽的方式一般為默讀,“一目十行”即可。
(2)檢索:即在語文課外閱讀過程中,學會正確使用多語言工具書,對閱讀內容及時進行檢查、驗證、校正勘誤,以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內容,并驗證其正確性。
(3)圈點勾畫。即在語文課外閱讀過程中,對部分內容或要點用某些自己熟知的符號“做上記號”,以突出重點。如在新詞生詞和難詞等下面點上“·”;關鍵詞下標上“△”;在過渡句、總括句、名言警句下標上“—”;用〔〕表示重點段和結構段;用“?”表示疑點、難點等等,這些符號的運用因人而異。
(4)摘錄。即把閱讀中遇到的重要句子和段落、重要的觀點和材料、重要的典故和數據、精辟的評論和片段等進行原文抄下,以方便以后再次閱讀、使用。
(5)資料卡片:這是閱讀文章、書籍、資料積累的重要途徑之一。一般來說,每張卡只記一個問題或一個例子。卡片上應標明書名、作者、版本和文章頁碼、日期等內容。卡片要大小相同,注明序號,方便以后歸類查閱。
【參考文獻】
[1]王源源.小學中高年段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現狀調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2]王麗梅.加強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做法與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