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濤
摘 要:幾何證明題在初中數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這一部分的知識不能學好的話,對學生的數學成績有很大影響,因此做好這一部分的教學至關重要。那么在初中數學幾何證明題中,有哪些解題技巧呢?對此做了一些探究,希望能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幾何證明題;解題技巧
一、初中幾何證明題的一般結構
初中幾何證明題的一般結構是由已知條件和求證目標兩部分組成,已知條件相當于證明題的前提,求證目標相當于題目最終要達到的目標。因此,初中幾何證明題就相當于給出一系列的條件,用數學的一些理論知識進行反復探究、推理,最終完成設置的任務,它與一般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差異。
二、幾何證明題的解題技巧
1.引導學生認真審題
審題是提升證明題解題正確率的重要技巧之一,部分學生覺得自己聰明,看一眼題目就知道證明什么。這種心理導致的結果就是當學生做到最后一步的時候,發現所答并非題目所問,這種行為會影響作答的效率。因此,在教學幾何證明題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從而提升解題質量。例如,面對這個題目“在三角形ABC(右圖)中,已知∠C=90°,AC=BC,AD=DB,AE=CF。求證DE=DF。”很多學生一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想當然地會認為這道題目是讓求證∠EDF為直角,所以他們想都沒想就開始作答,等證明結束時才發現是讓求DE=DF,還好這兩個問題之間有關聯,學生需要做一條輔助線證明三角形AED和三角形CFD全等,學生如果證明的是∠EDF為直角的話,只需要刪掉一些步驟就可以了,但即使如此也會使卷面很亂,使自己在這一方面失了分。所以在面對幾何證明題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
2.合理分析題目中的條件
證明題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進行分析,通過分析、探究完成教學目標。因此,在進行幾何證明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熟練掌握一些數學公式,并準確把數學公式與已知條件進行結合,從而進行有效分析并最終得出結論。如右圖,在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BC中,已知AB=DC,AC=DB,AC與DB相交于點M,求證三角形ABC與三角形DCB全等。在對這個題目進行解答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對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進行分析,哪些條件是有用的,哪些條件是用來混淆的。例如,點M在這個證明題中就是一個無用條件,因為已經出現了“AB=DC,AC=DB”,而兩個三角形又共用BC這一條邊,而可以證明三角形全等的一個方法就是“兩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全等”,因此對于這一類的題目,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認真篩除無用條件、挖掘隱含條件,這樣證明題的解題正確率才會更高。
3.引導學生多進行記錄、記憶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想提升幾何證明題的解題效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去標記,例如,題目中給出了兩個角的角度相等,那么讀題時學生就可以用筆在圖形中標記出來,已知條件分析完成之后,學生只需要觀察圖形就大致知道解題思路,這種形式可以幫助學生節省時間、提升效率;另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記憶,很多學生證明題不會解是因為沒有牢記證明方
法,基于這一點,教師可以開展一個“數學證明理論PK大賽”吸引學生的興趣,刺激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記憶,例如,教師隨機問“證明兩個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哪些?”學生可以舉手回答,如果第一個學生能把所有的證明方法都說出來的話,就直接對這個學生進行獎勵,如果學生只是說出了一部分,就可以讓第二個學生進行補充,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個爭強好勝的年
紀,這種PK賽的形式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對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也有著一定的幫助作用。
4.熟能生巧,引導學生多進行歸納、總結
俗話說“熟能生巧”,當學生經常面對一類題目的時候,他們的解題技巧就一定能培養出來。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幾何證明題多歸納、總結,每遇見一次不同類型的題目時,就記錄到自己的歸納本上,解題的效率自然也就能有所提升了。其次,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設置一個錯題積累本,把每一次幾何證明題上自己出現的錯誤以及出錯的原因歸納到上面,定期翻閱,從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從這兩個方面來講,要想培養學生的幾何證明能力,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多積累、總結,解題技巧自然也就掌握了。
很多學生一遇到幾何證明題就“頭疼”,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解幾何證明題的好習慣,讓學生認真審題、篩除無用條件、挖掘隱含信息并注重不同題型的積累,那么學生的解題質量一定能有所提升。所謂的技巧其實也就是學生平使多積累、學習更認真一點,這樣學習起來才能更輕松。
參考文獻:
[1]牟全勝.初中數學幾何證明題解題方法探討[J].南北橋,2015(5).
[2]朱毅航.初中數學幾何證明的解題思維培養路徑探析[J].立刻考試研究(初中版),2016,2(3):2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