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旭
摘 要: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點,集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行為、教學環境和學習方法于一體。在傳統教育基礎上,加強實踐性和操作性,理論結合實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激發學生潛在的發明和創造能力。將所學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思想政治;創新教育;素質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常識為基礎內容,對學生進行社會人文科學知識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其從小就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從而培養高中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是現代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學科,如何將創新教育切實地運用到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創造自由發散式的課堂氣氛
在課堂45分鐘有限的時間內,教師要提供盡量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講授的內容,發散思維,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對教師講課的內容提出質疑,對任何結論都要多提為什么。大膽地講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活躍課堂氣氛,分小組讓學生互相討論,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切實地投入到激烈討論中。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將討論結果向老師匯報,教師針對每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做出解答,正確引導學生。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老師的講解,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比教師單純的講課灌輸效果更佳。
二、創造探索疑問式教學
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提前預習教學內容,獨立思考,發現疑難,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聽課,這樣就能完善自己的薄弱環節,難點問題迎刃而解,課后再復習鞏固一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解決,周而復始,這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開始時,提出的問題只是停留在表象上,不斷地探索發現,問題也就更加深奧,這就是學生成長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就能發現學生提出的問題層次的變化。在探索中,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意識。
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實踐行動
1.鼓勵學生關心時政大事,每堂課都利用課前10分鐘的時間,安排學生輪流上講臺介紹一件最近發生的國家或國際時政要聞。這樣被安排的學生就會主動去了解時政新聞,提前準備好講解材料,培養學生關心政治的興趣。學生在點評的時候會充分運用所學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結合事件本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評論。點評到高潮的時候,引起了大家的共鳴,臺下的聽眾也都是躍躍欲試,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舉辦課堂辯論會。辯論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而且有利于思想的交流和進步,學習思想政治課的前提就要求學生有辯證思維,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深刻地理解教科書中的要點,訓練了思維能力,也體現了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例如,“市場經濟是否有利于道德發展”“提倡購買國貨是否有利于經濟發展”“新聞自由是否是社會改革的最大動力”“道義與利益哪個對人際關系的影響更大”等。結合教學課程的實際內容實時安排相關的辯論課題。提前把所要討論的內容通知學生,在預習課程的同時,準備辯論題目的素材,為論證自己的觀點廣泛搜集材料,力證觀點的正確性,不僅可以運用課本內的知識點,也可以查找時政相關事例證實。這樣不但能認真鉆研教科書內容,還能擴大知識面,了解課外知識。在辯論的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辯證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開闊視野,發散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想。
3.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傳統的室內思想政治教育課讓學生很疲憊,不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不能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生活中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動起來,參與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融入自然、融入社會。讓學生把課堂所學的書本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觀察社會,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外實踐是建立課內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新教學體系的途徑。
創新教育就是要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活力,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教師和學生不斷發現和創新的過程。思想政治課的課堂觀念要創新,教學模式要創新,教學內容要創新,教學原則要創新,教學方法要創新。
參考文獻:
[1]王義堂,田保軍,王碩王.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M].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
[2]陳慧君.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6.
[3]邢亞會.高中思想政治課友善教育的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