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軍
摘 要:生物科學素養包含很多內容,有生物科學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也有生物科學的精神和態度等等,可以說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主要內容。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需要從基礎抓起,并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逐步的培養以及
建立。
關鍵詞:科學素養;高中生物;策略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習慣
生物一直被學生戲稱為理科里的文科,多數學生覺得只要靠背誦就能獲得不錯的成績,因此并不在意生物的深層學習,更遑論主動自覺和思考,通常情況下就是記下老師的教學筆記,再背誦應付考試的模式,這樣一來,看起來分數高,實際上學生對生物的理解卻非常淺顯,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習慣是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前提。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興趣,理論上來說,學生對生物的興趣應該是非常濃厚的,因為這門學科和學生的息息相關,也涉及大自然里千奇百怪的生物,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而老師要做的就是要引導學生。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為例,第一章“走進細胞”可以說是學習生物的基礎,老師可以讓學生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調動學生的興趣,再進行教學。有了這個基礎后,之后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讓學生自主地掌握,老師在課堂上只講解重難點便可以了,比如,在教學的時候,一些純理論的,只需要記憶便能掌握的知識點,就可以讓學生自行研究,再進行分組討論,而對于一些諸如染色體、細胞壁這樣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則需要老師進行引導講解。
2.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習慣
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若是學生沒有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則很容易放下問題,使得自主學習形同虛設,久而久之容易對生物失去興趣,因此必須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習慣。仔細觀察最為重要的是對圖的觀察,眾所周知,生物課上有你多圖片,很多學生對于這些圖片的理解都流于表面,并沒有真正地思考過圖的重要性,但是圖卻是生物學的第二語言,是生物信息的有效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繪圖,通過自己繪圖與書本圖片的對比,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能提高他們的思考與分析能力。而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則需要通過課堂上的互動進行,比如,在進行基因這一章節的學習時,就可以提出基因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變異,基因為什么具有遺傳性等一系列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并且在學生思考過后進行及時的總結。
二、重視生物實驗
眾所周知,生物是一門建立在實驗上的學科,沒有實驗,生物就不會取得輝煌的成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注重實驗,經常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驗,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學素養。比如,第一章的走進細胞,老師就可以讓學生觀察不同生物的細胞,有植物的,有動物的,觀察之后積極引發學生思考,比如,植物的細胞有什么特點,和動物細胞有什么區別等等。也可以讓學生在觀察的時候將所觀察到的東西繪制出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繪圖能力,也讓學生觀察的更加仔細,不會一掃而過。
三、聯系生活實際
前面第一大點已經說了,聯系生活實際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除此之外聯系生活實際,也能提高學習生物的廣度。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和生物有關,比如,食品安全問題、缺乏維生素等問題,最被學生熟知的就是在跑步前喝葡萄糖的問題,這是學校運動會上經常出現的問題,一些參加長跑的學生在跑步前一般都會喝葡萄糖,但是提前多久喝,喝多少比較好等問題則很多人不知道,因此老師可以聯系這一實際,讓學生去查,知道提前半小時喝,一次只需要兩支的答案,這不僅會讓學生有成就感,在某一方面也培養了他們活學活用的能力,在未來遇到相似問題的時候,他們自然會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
四、進行生物史教育、宣傳生物新成果
進行生物史教育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讓學生從根本上了解生物學的途徑,生物史總的來說就是生物學家的結晶,了解這些不僅能了解生物學是如何一路走過來的,也能學習偉大的生物學家身上的品質。現在的生物課本上也拓展了很多生物史上發生的事跡以及一些著名的實驗,其目的也是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歷史。而宣傳生物新成果則能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的魅力,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生物學,致力于研究生物學的志向。
總而言之,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必須從生物的基礎知識入手,輔助于相應的手段,培養他們探究生命科學、研究生物學的志向,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以提高科學素養為目標,而不能一味地提倡應試教學。
參考文獻:
[1]張仲林.淺談如何有效提高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J].中學生物學,2016,32(4):14-16.
[2]張懷玉.淺談新課改理念下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養成[J].都市家教月刊,2016(1).
[3]鞏玉蘭.淺談課堂教學中“提高生物科學素養”[J].新校園(閱讀版),2016(5).
編輯 彭 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