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鵬
〔摘要〕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注意聯系學生的自身生活,善用一些生活素材,解決學生生活中的煩惱,精心選取生活情境,要求學生完成生活作業,以此做到讓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完善生活、熱愛生活和拓展生活。
〔關鍵詞〕生活化課堂,思想品德課;生活情境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2-0068-03
所謂生活化課堂,是指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再現生活情景,讓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進而認識生活、理解生活和學會生活的課堂。生活化課堂能夠激活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效;能夠啟迪學生的思維,喚醒學生的潛能,煥發學生的生命活力;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增長、能力的增強和良好情感的形成、科學態度的培養和正確價值觀的確立。可見,把教學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學生的素養之樹才能根深葉茂[1]。下面以李繼梅老師所執教的“調節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課為例,來探討怎樣把教學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怎樣匠心打造生活化的課堂。
一、聯系自身生活,引導學生走進生活
生活化課堂,首先應該是緊密聯系學生自身生活的課堂。從教學資源的角度看,學生的自身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因為一個班級有四五十名、五六十名,甚至六七十名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經歷和不同的生活經驗,這種資源的數量肯定是龐大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中強調:“鼓勵和指導學生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重視對學生自身資源的開發,使學生的參與過程和生活體驗成為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匠心打造生活化的課堂,就要重視、關注學生資源,注重聯系學生的自身生活,讓學生走進生活,借助自身生活資源去理解、學習和運用有關知識,去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學習新課環節,李老師開展了“我說我的故事”活動:我最得意的一次調控情緒的經歷是……(要求:列舉在生活、學習、交往中遇到的煩心事,導致情緒低落時采取的積極有效的具體做法)
方法之一:理智控制法。
生1:有一次我和同學在討論問題,可能我們太投入了,說的聲音有點大,還笑了幾聲,老師進來沒看見我們在討論問題,以為我們在大聲說話,故意擾亂課堂紀律,于是老師嚴厲地批評了我們,心里很委屈,也有些生氣,但是我們兩個沒有在心里埋怨,而是下了課又去找老師說明了這件事。
生2:田玉情緒不太好,在課間她無緣無故地推了我一把,我當時沒有表示出不滿,而是安慰她。
生3:在課間的時候,趙亮踩了我的腳,我沒有發火,而是原諒了他。
方法之二:注意力轉移法。
生1:有一次考試考的不理想,就去玩兒、吃東西。
生2:有一次,我丟了錢,很心疼,就去看電視,通過看電視來轉移注意力,結果情緒好多了。
生3:有一次我被英語老師批評了,感覺心情不好,就去跑步。
方法之三:幽默化解法。
生1:在小學的時候,我長得特別矮,一些個子高的同學嘲笑我,我就說:“難道你真的不知道,濃縮的才是精華嗎?”
生2:上學的路上,乘坐公交車,一個阿姨帶著魚上車,魚碰到了我的新校服,把新校服弄臟了。當時我說了一句:“對不起,讓你的魚受驚了!”
方法之四:積極的自我暗示法。
生1:當考試緊張的時候,就會想一想:昨天晚上準備得那么充分,怎么會考不好,而且我是最棒的。
生2:情緒很不好的時候,我就告誡自己:沖動是魔鬼,沖動就是拿別人的錯誤去懲罰自己。
方法之五:合理宣泄情緒。
生1:有一次在商店里買到了劣質產品,然后非常生氣,就去商店找包方便面將它捏碎。(學生笑,老師及時糾正這個錯誤做法)
生2: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
生3:在家里,和爸爸媽媽吵架,吵過之后就出去跑步。
生4:每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就寫日記,把心里的委屈發泄出來。
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調控和宣泄情緒的基本方法,李老師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經歷,談談自己是怎樣控制和宣泄情緒的。學生互相交流生活經歷的過程,就是學習和掌握有關知識、提高調控情緒的能力的過程,也是積累生活經驗、提高生活能力的過程。
二、善用生活素材,幫助學生感悟生活
匠心打造生活化的課堂,需要教師善于挖掘和利用生活素材,讓學生借助生活素材去認識和理解生活,感受和領悟生活,體會和體驗生活。善用生活素材,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相應的知識、提高相應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時代的意識和習慣。生活素材是豐富多彩的。時政熱點、社會生活案例、學生真實生活等,都是可以利用的生活素材。從學生的真實生活中選取素材,更貼近學生,更會使學生產生親近感,更能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更有助于達成教學目標。
本課在教學“要正確宣泄情緒”這一教學難點時,李老師選取了來自學生生活的素材,并且拍攝成一個簡短的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的內容是:一名男生進教室之后摔東西,并且趴在課桌上哭泣。教師讓學生思考的問題是:該同學的做法對嗎?為什么?如何宣泄情緒?
學生通過思考這個視頻認識到,在教室摔東西,趴在課桌上哭泣都是不對的,因為影響自習課的安靜,違反課堂紀律;宣泄情緒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不能妨礙他人,不能損害他人和集體的利益。比較容易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解決生活煩惱,促進學生完善生活
匠心打造生活化的課堂,需要直面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幫助解決學生生活中的煩惱,促使學生完善自己的生活。“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發展的人,是獨特的人,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堅持這樣的學生觀,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決生活煩惱,促進學生完善自己的生活。只有切實完善學生生活的課堂,才是真正生活化的課堂。
本課在鞏固提升環節,設置了“我寫我的煩惱”活動:寫自己最近最煩的一件事,如打架、誤解、挨批、孤獨、遭嘲笑、遭議論、成績不理想。
生1:最近考試考得不太理想。解決辦法:轉移注意力,想一想別的事;傾訴宣泄,找同學傾訴一下。
生2:復習的時候,一些題就是背不過,心里很煩。解決辦法:運動宣泄,周末出去運動一下,心情就好了。
生3:昨天考試時我回頭看時間,被老師誤解作弊。解決辦法:換位思考。心里想:沒事,反正老師也是為我好。
生4:昨天考試作弊被通報批評,我當時哭了。解決辦法:哭泣宣泄,今后考試的時候一定要誠實守信。
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煩心事,通過小組交流,集思廣益,運用所學的調控情緒的方法,相互提出解決煩惱的辦法。這既是鞏固所學的需要,也是學以致用的表現。
四、選取生活情境,促使學生熱愛生活
匠心打造生活化的課堂,還需要教師精心選取、積極創設生活情境,借助生活情境,最終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不斷提升生活品質,努力增進熱愛生活的情感。
本課在鞏固提升環節,還設置了“鮮明對比尋找快樂”活動,來升華學生的情感。李老師選取了視頻教學情境——廖智視頻:舞出精彩人生。觀看視頻之后提問:你還知道有誰,身殘志堅,生活態度樂觀,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提問之后,又讓學生用“雖然……但是……所以……”說一句話,來尋找生活中蘊含的幸福和快樂。
生1:雖然我不是很好,但是我四肢健全,所以我很幸福!
生2:雖然我有很多煩惱,但是我還有幸福的家庭,所以我非常的幸福、快樂!
這個視頻具有很強的情感沖擊力,廖智雖然在地震中失去了雙腿,但是她堅強、自信、樂觀,用舞蹈演繹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深深打動了學生,充分發揮了生活情境的情感教育作用。教師再讓學生列舉生活態度樂觀的其他人,通過自己與這些人的鮮明對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情感;最后,教師讓學生說一句話,強化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五、完成生活作業,督促學生拓展生活
匠心打造生活化的課堂,也需要教師適當布置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外作業,督促學生認真完成生活作業,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生活。教師僅僅滿足于課上的教學還是不夠的,還應該把課堂由課上向課下延伸,布置一些生活性、實踐性、拓展性的作業,以此來督促學生拓展生活,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行為能力。
本課在課后作業環節,布置了這一作業:請同學們課下搜集幽默笑話、漫畫、諺語、詩歌、名言,編輯“笑口常開”的小冊子,并且在全班交流,讓快樂圍繞在你身邊。
這個生活作業簡便易行,不僅能鍛煉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也能鍛煉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還能解決學生自身的不良情緒問題[2]。可見,通過拓展生活時空,達到了知行統一的教學要求,較好地落實了課程的基本理念。
總之,植根于生活土壤,打造生活化課堂,教師應該注意聯系學生的自身生活,善用一些生活素材,解決學生生活中的煩惱;精心選取生活情境,要求學生完成生活作業,以此做到讓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完善生活、熱愛生活和拓展生活。
參考文獻
[1]曹瑞. 通用教學設計的原理與教學應用[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3(1):41-44.
[2]趙暢 .建構主義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啟示[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2(7):36-38.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實驗中學,臨沂,276000)
編輯/杜文姬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