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蘋
【摘 要】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引導誘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方式,探討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
【關鍵詞】學生激趣;數學教學;有效參與;策略摸索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聯系,初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方式。”可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似乎還是不盡人意,要么課堂氣氛沉悶,缺乏師生的有效交流;要么課堂鬧鬧哄哄,缺乏思維的深度參與。因此,筆者以為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不僅是課改關注的熱點,也應是教師教學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以下結合本人教學實踐淺談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幾點心得。
一、營造和諧師生關系,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師生關系是學校一切活動的全體條件,它決定了學校教育的各個發面,包括教學過程的性質、組織教材和組織學生的方法,以及對學生的德育要求和標準。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是師生之間民主平等、公平公正、真誠友善、充滿活力、互相尊重。教師在教學中應以真摯的愛生之情去換取學生對教師的好感,與學生之間產生情感交流,創設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愉快學習,主動學習。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誘發學生參與課堂的最根本途徑。學生在興趣驅使下,自然會高漲積極性,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教師在教的過程中須要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喚醒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從而激發濃厚學習興趣。
1.趣味故事激趣
運用故事精彩的情節和生動形象的語言,去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常可收到事半功倍實效。如,講述黃金分割律時就可與學生分享一些故事:黃金分割可解釋人為什么在環境22至24℃時感覺最舒適。因為人的體溫為37℃與0.618的乘積為22.8℃,而且這一溫度中肌體的新陳代謝、生理節奏和生理功能均處于最佳狀態。人的體溫37度,室溫23度是人們感受最舒適的溫度,而23÷37≈0.622很接近0.618。
2.用多媒體激趣
隨著教學設施設備的現代化,數學教學中應多用多媒體技術整合教材,以其豐富多彩的圖片、動畫、圖像、聲音等要素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在講解拋物線的繪制、反函數的繪制中,運用Flash等多媒體技術,將點的軌跡、軸的對稱關系采用動畫的效果表述出來,就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興趣教師所教,也在輕松中掌握拋物線、反函數知識,化難為易,提升教學效果。
三、因勢利導導向指引,誘發學生主動參與
教師必須轉變傳統觀念,正確認識教師在課堂上所應扮演的角色,淡化權威和主導功能,增強引導性作用,從而實現“園丁”向“導游”角色轉變。筆者以為,可以通過問題導向和討論辨析兩種方式,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誘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使“教”與“學”兩個主體在一條線上。
1.問題導向指引
問題的設置是誘發和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的最直接方法,教師可因章節因課時設置問題、選擇問題,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指引學生探索問題、思考問題、動手解決問題。同時,也通過問題的解決情況考查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如下面這一例題。
例題1:已知二次函數y=mx +nx+p圖象的頂點橫坐標是2,與x軸交于A(x ,0)、B(x ,0),x <0
這是一道探索型問題,學生要通過動手來尋找答案。在探索中學生不僅能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梳理,而且能優化自己的解題思路,從而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
2.討論辨析指引
討論辨析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重要體現和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規避教學過程形式化和僵硬化。課中討論辨析的內容可以是某一習題的解題思路或解題方法,尤其是在一題多解中,由于解答方式的多樣性,其解題思路也一定存在差異性,而通過討論辨析,不僅開拓學生思維,完善解題方法;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周密性,比如下面的例題。
例題2:已知⊙O的半徑為2,直線l上有一點P滿足PO=2,則直線l與⊙O的位置關系是( )
(A)相切 (B)相離 (C)相離或相切 (D)相切或相交
這道題目考的是“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學生在解題中需要通過討論辨析①直線l和⊙O相交<=>d 四、強化師生間的互動,推動學生積極參與 傳統數學課堂,往往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學生只是被動接受。這種忽視學生的知識輸入模式不僅抑制了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也把“教”與“學”環節割裂開,致使課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創造平臺,實時推動師生雙方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動態,快速調整計劃,以實現有效教學。比如,《七巧板》課前設“(1)你知道為什么宋代的“燕磯圖”,現在叫它“七巧板”嗎?(2)編號“七巧板”,說出自己所發現的七巧板特點(3)發揮想象,巧手拼圖,你會拼哪些?”三問;課中,教師邀請學生上臺做“老師”,講述自己所知,展示自己所創,并給予適時點評,肯定創意、表揚參與,在互動中增進師生感情,淡化教師權威色彩,讓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而真正地構建學生自己的課堂。 素質教育推動教師、學生重新定位角色,它削弱了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強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筆者深味學生是否有效參與課堂,是研判是否從善潮流,有意識、有目的、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的重要指標;也是判定學生是否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較好地實踐教育初衷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