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貴兵
摘要: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信息技術的基礎性教學,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培養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能力,這些都要求教學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效果 方法探討
21世紀是越來越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信息技術”已越來越受重視,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其教學是實現新課程目標的一個良好載體,也是豐富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一條極好途徑。它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過程,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而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它不像傳統學科有固定的教學模式,有統一的考試評價制度,所以其教學方法決不能沿用傳統學科的教學模式,而應有其獨特的教學方法,確保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新型人才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師通過信息技術課在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生存與發展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應努力為學生提供更鮮活的信息資源、更多樣的信息技能,開闊學生的信息視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信息技術的基礎性教學,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培養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能力,這些都要求教學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為此,筆者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了實踐與思考。 一、激發學生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學生在初中階段,心理和生理上都會發生一些明顯的變化 。一方面是初中教學模式與小學的教學模式相比大不相同。初中是由小學的手把手教學逐漸變為更多的自主學習,這樣學生的壓力油然而生,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相當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備課時應該根據教學的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內容,在必要時還要擴充課外知識。這種方法不僅將教材的用途發揮到最大化,還將課本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既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舉例說 明,在計算機基礎性知識教學的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通過搜索 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讓學生了解到搜索引擎的樂趣、作用,并讓學生了解可以利用網絡自主學習。這樣,學生體驗到了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樂趣與便捷,學習興趣得到了提升,進而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熟悉學情,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讓動手操作成為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助推器。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實踐是理論的源泉”。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只有讓學生深入到具體的操作層面上,才能讓學生真正領會教材的理論知識。操作的過程就是知識應用的過程,也是系統地理解和把握知識的過程。如果說教學生怎樣想是明于心,那么教給學生怎樣做就是動手,就是把具體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因此,在信息課中,要讓學生多動腦、勤操作,以便把課本的知識轉化為能力,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如:在講解用word制作電子小報時,我讓學生自己試著使用word中各個菜單中的命令,了解每一種命令的使用方法,遇到問題互相討論,使課堂變得輕松活潑、豐富多樣。我想只有在這樣知識應用和思維的碰撞過程中,學生的心智才能得到開發;只有讓學生有時間、有條件去接觸,參加實踐,才能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成果得到有效的鞏固。
教師必須了解全班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接受能力、學習態度、知識基礎,掌握個別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數。其實你可別小瞧那些調皮的學生,他們可是有相當影響力的,不要看他們沉迷游戲,他們對電腦技術還是十分感興趣的,如個性的電子小報、動態網頁設計、ppt自定義動畫等還是能引發他們的學習激情的。團結他們,會讓你如魚得水,甚至成為你有力的助手。我們不妨從套近乎入手,多與他們平等交流,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哪怕是游戲入手,再逐步引導到學科知識上。先抓好兩頭學生,這樣你會很容易實現新課程所提出的教師身份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進而獲得學生的支持。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加強過程研究,提供學習支撐
1.創設一些“真實”情境。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認知沖突,有效的教學就是教師以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設計教學活動。如“數據收集與錄入——初識excel”一節,教師按部就班地“講、演、練”,則知識點多、雜,學生雖能勉強學會,但一頭霧水,毫無興趣可言。如果換一種形式呢?比如,導入一個空調銷售老總的故事,通過教師示范老總利用excel處理一組空調銷售統計數據,包括增長、比較等,得出銷售成績,并根據銷售員不同的成績進行獎勵……這樣一開始學生就被excel的神奇吸引,極大激發了學習興趣。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環境的引導下,逐步培養信息技術學習和使用能力,這樣教學有效性就得到充分體現了。
2.深入分析重難點。“excel的基本操作”既是《初識excel》中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由于部分教師新授知識時平鋪直敘,學生學習時模棱兩可,一下課知識又全部歸還老師。教學時可以這樣處理:首先,把知識的學習設計在一些任務中,讓學生在嘗試完成任務中初步接觸知識,如將“數據的輸入、刪除、修改、行列的插入、數據的保存”預設在任務“2006年多哈亞運會獎牌榜.xls”中,這個任務就是請學生對照發下來的多哈亞運會獎牌榜,完善給定的電子表格文件。由于題目不難,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但存在一個效率問題,此時再把典型問題如學生一個個改數據,如果數據多呢?教師順勢引入“行/列的插入”的方法,最后在交流中歸納小結、觸類旁通。
3.教育學生健康上網。在課堂上,要教育學生自覺遵守網絡公約,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要做到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學習而不是瀏覽不良信息,沉迷于游戲,沉溺于虛擬空間。
總之,如何讓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發揮其有效性,從而幫助學生健康學習,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所探索研究的問題。相信只要斷追尋新方法,信息技術教學就會迎接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黃翠平.當前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育方法的探討[j].科技資訊.2006(07)
[2]高建宏.淺談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3)
[3]岳桂杰.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探討[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