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恩
摘要:自制教具是指教師或學生利用簡單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動手制作的教具。可以激發學生用科學的態度想象,探索,研究奧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開展自制教具活動,進行豐富多彩的實驗教學是我們的科學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新課程;自制教具;自主學習
科學是一門以探究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科學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興趣的有效手段。在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三維目標”,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實驗更是不可少。然而,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實驗設備不足等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將“做實驗”變為“講實驗”。傳統的實驗教學以考試為目標,實驗考查都以書面的形式出現,這種模式不斷削弱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教師的教學熱情。目前教育資源的投入逐漸加大,但是目前對實驗器材的投入還不均衡,尤其是農村學校對于實驗的配備還是非常緊缺的。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開展自制教具活動,進行豐富多彩的實驗教學是我們的科學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 自制教具的意義
自制教具是指教師或學生利用簡單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動手制作的教具。可以激發學生用科學的態度想象,探索,研究奧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1.1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興趣
科學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自制教具所選用的材料一般都來自學生的身邊,比如針筒,雞蛋,塑料瓶等都可以成為自制教具的原始材料,在教學中利用這些原始的材料制作的教具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借助于自制的教具讓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清晰。以塑料瓶為例:
例一:探究聲音能傳遞能量
方法:拿一個礦泉水瓶用剪刀去掉瓶底,然后用一塊橡皮膜封好瓶底,讓瓶口對著點燃的蠟燭,用手輕輕敲橡皮膜,能看到蠟燭火焰來回擺動甚至熄滅,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
例二: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
方法:在一塑料瓶的瓶口包上一橡皮膜,將其瓶口壓入水中,橡皮膜發生凹陷,說明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在塑料瓶的側壁上的不同高度的地方扎幾個小孔,再往瓶內倒水,比較水從孔中噴出的遠近,最終得出液體壓強跟深度有關,深度越大,壓強越大。
例三:演示光的直射
方法:在一個比較粗的飲料瓶中充滿煙霧,擰緊瓶蓋,制成了顯示光路器(可以在多個班級反復利用)用激光筆從瓶底射向瓶口,能清晰的顯示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實驗時誘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深度思考,提問相關情景是怎樣發生的,在分析討論問題時是如何思考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層層遞進設問,啟發思維,讓學生做到把觀察和思維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1.2突破難點,化解疑點
很多學生都害怕上科學,其原因在于學生對于抽象的物理知識沒有感性的認識。教師可以利用自制的教具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更好的掌握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用酒精燈加熱裝有少量水的燒瓶,當水沸騰瓶口上方出現大量“白氣”時,用氣球的口把燒瓶口封起來,同時把酒精燈移開。讓學生猜想這個氣球會怎么樣。學生們都認為氣球會在瓶外變大,結果他們看見氣球慢慢地被吸進燒瓶里面,并在瓶里逐漸變大。由此實驗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因大氣壓的存在而產生的現象,并學會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找出導致發生該現象的根本原因。
1.3師生合作,體現學生主體性
自制教具選用的教具大多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尋找,因而師生可以共同完成。而且教師如果創設的實驗情景,能提供新穎、奇特、驚險、多變的現象,而這些現象都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他們的好奇心就會促使他們積極地思考,會渴望解決疑問,這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將一個乒乒球放在裝滿水的礦泉水瓶瓶口上,手用力壓著球同時把礦泉瓶倒置,問學生“這個乒乒球會怎么樣?”有的學生說:“球會被瓶子吸住,同時瓶子里的水會向下流”,也有的學生認為“球會掉下來”。在學生們爭論不休的時候,老師放開用力壓著球的手,同學們可以看見乒乒球被吸在瓶口上,而瓶里的水也不會流出來。這時,老師問:“球不掉下來是因為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讓學生思考片刻,再引導他們對球進行受力分析。
通過這個實驗,學生了解到大氣壓強的存在,同時還可以利用學生對實驗現象產生的疑惑,讓他們自己嘗試設計實驗,用實驗來解決問題。這樣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二 自制教具的幾個注意點
2.1科學性。
科學實驗教具,需要準確呈現自然現象,形象地幫助學生科學的理解客觀規律,所以設計必須科學合理,不能有謬誤。
2.2簡約性和通用性。
自制教具的閃亮點除了取材容易,制作簡單,現象明顯外,更突出的是構思的巧妙和儀器的通用性。設計出來的裝置不僅僅可以解決單一的反應,還可以運用于相似的一系列實驗,或者是在實驗中能夠通用的器具。
2.3安全性和綠色化
社會的發展,對學校教學環境的安全與環保要求逐步提高,尤其是化學實驗。自制的實驗裝置既應注意整體的安全性和環保性,尤其是化學藥品的準備,添加,反應等每個過程都應注意。
2.4 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自制教具是一種創新的制作活動,制作者應關注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技術的進步肯定能帶來實驗方法的改進,而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可以使教具制作更加先進,實用。
自制教具在緩解實驗器材的短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等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自制教具可以讓課堂內容更加精彩生動,激發老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帶領學生共同完成教具。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讓學生發現科學的魅力。如果能進一步挖掘器材的多種作用,實現同一物品多種功能的轉變,可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能力
和探索精神。
參考文獻
1. 袁由均 孟萬平.《礦泉水瓶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中學物理》2014年第10期
2.宋建春.《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與制作》,《中學物理》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