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特
摘要: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對感興趣的內容聽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對那些自認為興趣索然的東西,則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或者是對老師講的東西,先覺得新奇有趣,而隨著課堂課間的推移,這種獵奇式的興趣便逐漸淡化,最后歸于消失。
關鍵詞:提高 初中語文 教學效率 方法探討
一個人做他有興趣的事情時,總是心馳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擾,成功的幾率也高。科學家做過這樣的研究。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發揮80%以上,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20%,學習活動也是如此。
一、從學生需要傳授知識技能。
我們語文教師要從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受用的角度,從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實現自己理想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的角度傳授知識和技能,學生就會認為這些知識技能是值得學習的,學生有了這種動機,學習興趣就會大增,變被動為主動。
舉個例子。文言文不少學生不愛學習,認為很難且比較枯燥。我們可以把它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強調文章給我們的現實指導意義,學生興趣就會增加。如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可以引導學生說:“在生活中,你們發現沒有,同樣一個道理,有的人說了對方會欣然接受,有的人說了會大動肝火,這是為什么呢?”學生說:“有的人會說話,有的人不會說話。”教師乘勢利導:“會說對每個人的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古代有‘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說法。如今市場競爭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須要具備會推銷自己的能力,這就需要會說。同學們,你想讓別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議和請求嗎?那么請認真研讀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這樣一講學生對課文就比較重視了。
二、 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19世紀杰出的啟蒙主義者盧梭在《愛彌爾》一書中說:“教學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聽你所教的東西。”我信服這句話,學生喜歡聽你教的東西,久而久之必然會對語文產生興趣,“親其師,信其道”。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有點激活學生的絕招,你要有東西吸引學生。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有一位語文老師朗讀非常好,學生不僅愛聽他朗讀,也愛模仿他的朗讀,一時間教室里書聲瑯瑯,大家迷上了語文課,可想而知,其語文效率必然是高的。
語文博大精深、包羅萬象,那么傳授語文知識的課堂也不應該是單一的,而應該是豐富多彩的。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熱情永貯。上課始若入能得法,導有趣味,不但能將學生在課間休息時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課堂學習的目標上來,而且能引人入勝,激發同學們聽課情緒,甚至對這堂課的成功,乃至整個語文教學效果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如在講議論文時,我讓學生舉辦辯論會。結合辯論讓學生領悟關于議論文的一些知識,體會如何證明自己的論點,如何反駁對方論點。學生熱情很高,輕松地學到了知識。初一時,學生們剛接觸文言文,感覺有一定的難度。我讓學生排課本劇,表演課文中的故事,學生們很感興趣,對文言文的畏懼感消失了,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三、針對學生不同情況,因材施教。
在重視一部分學生的同時,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學生,尤其是對優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導。發現問題,我及時采取了措施,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讓學生們都有收獲。課上精心設計問題,難易搭配;課下布置彈性作業(難度不同的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對不同的學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為優等生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向他們推薦經典作品,并要求他們寫下閱讀筆記。
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對他們的要求也應不同,讓他們都有收獲,這是讓學生對學習語文有興趣的一個關鍵。興趣有賴于成功,這是心理學給我們的又一啟示。事實證明:不斷獲得成功,經常得到表揚的學生,學習興趣也在不斷的鞏固和發展;而屢遭失敗,經常受批評,斥責的學生,其學習興趣就會日漸衰減,直至完全喪失,由此可見,興趣和成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課堂提問中,較難的問題請水平較高的學生回答,較易的題目,則要請水平較低的學生回答,不可讓回答問題成為優生的“專利”。當學生回答問題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適時地,恰到好處地巧妙給予啟發指點,使學生能順利完成任務,這樣因人而異,難易有別的提問,使每個學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從而感受到成功的歡樂。國內外也有大量事實證明: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充滿自信,而在批評、斥責中長大的孩子則充滿自卑。
四、信任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實踐中,我有這樣一個體會:教師有時把自己看得過“重”,不信任學生,認為學生離了自己不行,必須要手把手的教學生才行。從而也就導致了學生把自己看得過“輕”,沒有老師給安排任務,就會不知所從。這樣學生的自制力差,老師倍感辛苦,但教學效果并不好。
針對此種情況,我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們有自制力,有自學能力。有些學生學習語文沒有興趣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學習語文的天賦,對語文學習缺乏信心(這樣的學生不少)。這需要我們老師及時肯定和鼓勵,肯定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沃淪·本尼斯說:“有一項對學校教師進行的研究說明,只要教師對學生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學生們的智力商數提高25分。”老師的鼓勵和期望會使學生對自己的評價產生懷疑,從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評價自己。課堂上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老師的任務就是要讓他們也能積極參與起來,當眾給予肯定。課下再進行正確引導,使他們樹立信心,意識到“我能行”。
有人這樣說:“語文教師的天職,就是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陶冶學生讀書的情操。” 于漪曾說過: “上一堂課,就和寫一篇文章一樣,好課應該是師生共同創造的一篇優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師的智慧,學生的閃光點,有讀寫聽說的結合,同時課一定有節奏,要有張有馳,張馳結合,起伏有致,疏密有節,有時訓練密度要很大,有時要緩解一點,這是基于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0分鐘始終全神貫注的,老師要意識到這一點,要有節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組織教學內容。”可見,語文的高效必須有教師與學生的密切合作,教師激情投入,學生興趣濃厚,熱情高漲!
誠如是,假如學生的興趣都被我們語文老師激發出來了,何愁學生語文學不好,何愁語文教學效率不高?創建語文高效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