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俐字
摘要:我國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新時期教育的目的,德智體美勞之間又相輔相成、相互支撐。高中美術教學作為美育中的重要途徑,旨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欣賞美的素養和陶冶美的情操,在美學與美育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美學與美育
美學課程貫穿了從小學到高中學生的整個成長階段,作為學生美育最主要的途徑,在學生的美育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在小學和初中都有美術課程的設置,但在不同的階段學生的發展不同,美術課程的教學目標也所有不同。高中美術作為在高年級階段開設的一門課程,其根本的目標就在于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對美鑒賞的素養和在美學中情操的陶冶。所以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則要重點圍繞這幾點進行對學生的美學美育。
一、美的創造能力
美由自然而生,但也來源自人的創造,大自然有天成之美,藝術品也有人在美的感官基礎上人為的雕飾之美。無論是何樣的美,都能給人于愉悅的體驗。美的創造能力是在美學美育中一個重要培育的能力,之所以要形成審美觀,審美鑒賞的素養,審美的情操,就是為了能在有一定審美能力的基礎上去創造美。美的創造就在于老師對學生進行美的教學讓學生在樹立一定的審美觀的基礎上,通過老師對于學生創造美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進行美的創造的活動過程。對學生美的創造能力的培養不僅是美育中的一部份,對學生進行美育的一種方法,更是學生在自己在通過美育后內化成自己的審美觀念,擁有的審美能力后加以實踐創造出來的一種美的體現,更是在美中發展人主觀能動性去創造美的一種能力。所以美的創造能力不僅對人進行了美的培育,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人在美上的主觀能動性。
在高中的美術課程的教學中則具體表現為對學生美術知識的講授,例如美術歷史,美術的學術理念等的講授。美術技巧的教學,素描靜物、人物速寫,水粉靜物等。美術作品的鑒賞,對名家名畫等的鑒賞,例如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梵高《向日葵》、《星夜》等,讓學生在美術作品中不僅是對色彩和技巧上對畫作形成認識,還要體會到畫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和情感,形成對美的體驗,陶冶美的情操。對美術的創造,通過老師的教學之后學生自己能在一定的審美基礎上進行美學創造活動,能試著進行一些靜物素描,靜物水粉畫的創造,培養學生的美的創造能力。自然有變,有盛有衰,有榮有枯。而好的藝術品流傳千年,仍熠熠生輝,就是因為作品中有具有作家的美的客觀體驗,作品富有作者的情感和觀念,極具時代性。所以比起認識美更重要的就是要在認識美發現美的基礎上去創造美。
二、美的鑒賞能力
美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只是因為人的主觀意識而使美有了差別。要有好的美的創造能力,則更要求學生有好的鑒賞能力。好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是創造美的作品的基礎。美的鑒賞能力的培養就是指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對學生在美的藝術品上的欣賞鑒別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對作品本身的感知,在欣賞一個作品時要引導學生有一個對這個作品過的具體的知覺。例如,在對名作達芬奇《最后的晚餐》一畫中,首先要給學生講解畫的內容,是耶穌在最后和他的12個門徒一起共進晚餐時,他對他們說到:“你們中有人出賣了我”,門徒聽聞后的表現而進行畫的創作,所以就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畫上中人物中的神情等,都是些什么樣的神情,有什么樣的情感,在場的13個人每個人的神情的刻畫都不相同,有憤怒有震驚有激動有緊張。再根據每個人的神情老師再來講解這個人的背景和耶穌的關系,從而找出背叛耶穌的尤大。還有對作品的想象,在講解完作品的背景和內容之后,教師還要引發學生融入自己的理解進行對畫本身的一個合理想象,加深學生對畫的情感理解。仍以《最后的晚餐》為例,在對畫有了一定基礎的講解之后可以讓學生自由想象,當時的場景,他們可能在餐桌上說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動作,進行了怎樣的討論。都可以引導學生對此進行深入理解發表出自己見解和看法。可以進行小組討論也可以進行一個班的思想的碰撞。還有對作品的領悟,通過老師引導學生對作品的感知,想象,從而達到在作品本身的理解上,結合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形成對作品的認識,形成對作品的富有自己見解的感悟。例如在梵高的《星夜》中通過不同手法對同樣美麗夜空的表現,夜幕下靜謐的深藍的天空,明亮閃爍的星星,讓學生在畫中體驗星與夜的美。通過老師的教學行成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感知、想象、領悟,從而達到對藝術品的鑒賞,增強鑒賞能力。
三、審美情操的陶冶
作為高中階段的美術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美的創造能力,還要在各種文學藝術作品中,對學生審美情操的陶冶,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在高中的美術教學中,我們會根據教科書,來進行對學生不同的美術的教學,其中不僅有西方的著名的名作名畫,還有雕塑雕刻。例如:蒙克的《吶喊》、達芬奇《蒙娜麗莎》、羅丹《思想者》等。通過這些對名作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在了解畫的本身的內涵和畫中作家想要傳達的理念情感的本身之余,還能了解西方美學藝術品中的西方之美、西方的文化美、西方的理念美和精神之美。當然也有中方我們國家自身的美術文化作品的介紹和學習。例如齊白石的《百蝦圖》的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徐悲鴻的《八駿圖》八匹馬的形態各異,飄逸靈動。張大千《四屏大荷花》的暗影婆娑,如夢如詩。讓學生在學習西方作品的同時也能了解自己國家民族的文化藝術,感受來自華夏幾千年來的美的藝術文明的積淀,深入理解中華文化藝術之美,理解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
不僅是畫作雕塑,還有其它的建筑的介紹,例如典型的皇家園林北京的頤和園,江南私家園林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等,書法: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祭侄稿》,設計:實用美術、商業美術、工藝美術等,土家族的刺繡等。攝影:安爾塞·亞當斯的《月升》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文化藝術作品的教學和講解,豐富學生的精神內涵,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
四、結束語
高中美術教學作為高年級階段學生美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形成了自己的審美觀念、提高了自身的鑒賞能力、培養了創造美的能力,陶冶了審美的情操,豐富了自身的美的素養。啟發了學生對美術的關注,提高了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深入感受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