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亭燕
摘 要: 體態語是教師綜合素質最直接的外顯形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體態語作為一種非語言交際形式,具有共通性、差異性、客觀性、伴隨性等特點。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具有豐富課堂信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聯系師生情感、維持控制課堂秩序及塑造學生品行等作用。所以在教學中尤其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體態語的運用,充實課堂教學。
關鍵詞: 體態語 教師體態語 課堂教學
體態語在日常交流中非常重要,在教育領域同樣如此。教師語對于課堂交流及教學的有效性意義重大。另外,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對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職業技能的要求日益嚴格,教師體態語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善于運用體態語的教師,會使課堂輕松有效,教師自身也會有更強的幸福感。
一、體態語與教師體態語
對于體態語的重要性,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瑞賓通過實驗得出:信息傳播的總體效果是由7%的文字、38%的聲音和55%的無聲語言構成的。由此表明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人們獲得的信息一半以上來自體態語,需要借助身姿、表情、儀表、動作等體態語增強交流效果,充實談話內容。
(一)體態語。
體態語是人們在交際過程中,用具體動作代替言語信息傳達感情、表明態度和立場的非語言的身體姿勢①,是面部表情、身姿、儀表及溝通者之間的空間位置變化等一系列與溝通者身體姿態有關系的非語言手段②。體態語既可以完善、強化言語行為,又可以替代語言表達言語行為難以表達的感情和態度。本文把體態語定義為:體態語是由人的表情、身姿、距離、儀表等非語言成分組成的一種交流的可視化的無聲符號系統。
(二)教師體態語。
教師體態語是指教師為了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在教學中與學生交流時運用眼神、表情、手勢等身體有關部分的變化傳遞信息、抒發感情的一種非語言形式,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是新時期合格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非語言符號。
二、教師體態語的特點
教師體態語除具有一般體態語的共通性、差異性、客觀性等特點外,還具有特殊的伴隨性、控制性、學科性、教育性等特點。
(一)伴隨性。
教師體態語是特定文化的產物,使用時必須與相應的情境聯系在一起。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體態語是伴隨著有聲語言共同起作用的,用來支持、強調、完善語言信息,增強有聲語言的表達效果。教師體態語雖然是補充性的,但是它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二)控制性。
教師所使用的體態語與一般人在平常生活中的體態語有所不同,教師體態語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大部分時間處于學生的視線焦點,舉動和行為會影響學生的情緒狀態,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前根據課程內容設計體態語,課中根據需要隨時調整,實踐證明對體態語精心設計、調控從容,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體態語的控制是教師的一種職業修養和必備素質的體現。
(三)學科性。
教師的體態語應根據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學科,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而有所差異,具體科目具體對待。比如音體美等技巧性、藝術類學科,體態語的要求最高,教師體態語要有美感、和諧,以使學生參考和體悟。
(四)教育性。
教師的體態語具有教育的正向功能,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教師的天職,在學校生活中,學生的思想、言行和舉止深受教師的影響,教師的品性、素養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
三、教師體態語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一)配合言語教學,顯示更全面的信息。
體態語的豐富性可以輔助、補充、強化有聲教學,甚至傳遞言語難以訴說的信息,使語言信息形象化和具體化,增強言語信息的表達效果,豐富和充實課堂教學內容,顯示更全面、更豐富的信息。
(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研究表明,人不能長時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信息源上,否則容易引發疲勞,產生厭倦。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體態語的運用,可以使學生的各種感官都得到充分運用,注意力容易集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營造良好氛圍,促進師生情感交流。
心理學研究得出學生智能的開發程度受其在學習進程當中情緒狀態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情緒效應和情感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學效果的好壞,而情感的溝通主要依賴體態語完成。教師是課堂情緒氛圍的給予者,其積極的體態語的感染力能夠激發學生愉悅的情緒,師生心靈上得以溝通,情感上產生共鳴。
(四)控制學生課堂行為,維持課堂教學秩序。
維持好課堂秩序是教師有效教學的保證,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自己的體態語調節和控制課堂,調控學生的課堂行為。所以在需要控制課堂的時候,教師不需要打斷課堂進程,就可以運用不悅的表情、搖頭、凝視等體態語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既能保證課堂教學,又能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四、影響教師體態語的主要因素
(一)受教師教育情感的影響。
興趣是做事情的強大動力,教師體態語的使用頻率受教師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熱愛程度影響很大,一個對教學飽含熱情、熱愛學生的教師會不自覺地使用積極的體態語輔助教學,而且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職業幸福感。
(二)受教師專業素養的影響。
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就會有更多的經歷關注體態語的使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教師教學的首要條件,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素養。畢竟有聲言語是課堂的主要教學語言,體態語作為輔助手段是教師具備專業知識后更進一步的追求。
(三)受教師對體態語看法的影響。
教師體態語的使用與教師對體態語的認識和看法有很大關系,教師如果意識到體態語的積極作用,理解體態語的重要性,就會自覺學習和掌握體態語,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利用。
五、教師體態語的運用策略
(一)身姿語。
身姿語指通過身體的軀干、四肢、頭的動作,進行非語言溝通的動態反應形式和發出的信息③,主要有站姿、步姿、坐姿、頭勢、手勢等。在教學過程中,站姿和走姿的使用率最高。教師應該站在講臺上面向學生講課,優美的站姿能夠展示教師的良好形象及對學生的尊重。除了站姿外,走姿也傳遞信息。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變化自身的位置,適當走動,吸引學生的注意,拉近師生距離。
(二)表情語。
表情語能夠揭示和外在表現人的內心心理活動,人的大部分情感基本可以通過面部表情反映出來。教學中的表情語是指教師通過眼、眉、嘴、鼻等傳遞信息,抒發感情的反應形式。其中,微笑語是人類最美的語言,調查顯示,愛微笑的教師常常是很受學生歡迎的。微笑的魅力可以使學生感到輕松、溫暖,進而在友好、和諧、融洽的氛圍中有效學習。
另外,目光語是眾多表情語當中表達能力最強,最富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在人體各個器官中,眼睛是最能抒發感情的體態語。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教師要善于用眼睛說話,教師眼中的真誠與期待是對學生最大的鼓勵。目光語可以調控課堂,反饋教學信息。
(三)距離語。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會說話,傳達不同的信息意義。交談者之間的不同空間物理距離從本質上說是彼此心理距離的反映,教師在課堂所處的位置不同,都會給學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教師要善于運用距離語調控課堂,走進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為了發揮距離語的效應,應該對學生的座位分布進行合理安排,使課堂空間更人性化。
(四)儀表語。
儀表語是指個體的容貌、姿態、衣著、發型等所傳達的非語言信息。儀表語最能展現個體的形象,是個體氣質和修養的體現。教師優美端莊的儀態具有無窮的魅力,教師塑造的良好形象具有很大的教育性、示范性和傳遞性。所以為了塑造良好的教師儀表形象,教師要對自身儀表進行恰當合理的修飾,衣著整潔得體,展示教師的形象和風度。
六、結語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不可逆的,都需要教師的指導,尤其對于正處在身心不斷發展中的中小學生來說,教師的體態語運用對其發展至關重要。體態語作為課堂有聲語言教學的重要輔助,可以顯示更全面的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師生交流,形成健全人格。當下中小學教師要重視體態語的學習,掌握體態語的技能,提升體態語表達能力,在實踐中充分發揮體態語的作用,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注釋:
①莊錦英,李振村.教師體態語言藝術[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②耿二嶺.體態語概說[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0.
③何奎蓮.體態語——現代教師的必修課[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參考文獻:
[1]莊錦英,李振村.教師體態語言藝術[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2]林繼軍.對作為非語言符號的舞臺說明的分析[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1):41-44.
[3]林崇德.人際關系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陳忠良.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必備技能集粹[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6]張紹霞,包道永.課堂上非言語交際的敏感性[J].美中外語,2006(4):78-81.
[7]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8]彭澤潤,李葆嘉.語言理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9]李杰群.非語言交際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0]汪福祥.奧妙的人體語言[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