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江
摘要: 興趣永遠都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推動下,學生才能夠積極的去思考問題,才能主動的對問題進行探討,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對于小學生的數學教學來講,如果沒有激發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很難讓學生得到高效的學習,甚至會產生厭惡的情緒。同時數學又是一門相對來講具有高度抽象性、邏輯性、嚴謹性的學科,在此基礎上,更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將就如何使學生在教學中如何保持學習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方法,教學
假如學生對學習不能保持興趣,就會視學習為一種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效果較低,成績下降。據有關調查分析,造成一些小學生數學學習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們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后,就更需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手段來誘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習興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漲,從而形成一種教學需要的“憤悱”狀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參和教學中持趣
在教學中要注重興趣的保持,運用良好的導入方法激趣后,都需結合知識的生長點、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學生設計參和教學過程的活動,逐步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發展到“我會學”,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如在學習圖形面積時為學生設計參和的機會,人人制作學具,在老師的引導下獨立操作。在推導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形面積公式時,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推導,不僅在參和公式的推導中理解了公式,同時也有機地把圖形之間的關系聯系起來,把握了量和量之間、形和形之間、量和形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心得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保持學習的興趣。
二、應用知識中持趣
數學知識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學科的特征之一。教育學生運用學到的抽象知識,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具體新問題,這正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系現實世界中簡單的數量關系和初步的幾何知識,去理解和解決簡單的實際新問題。如在學習“小數的熟悉”時,可讓學生到商店里觀察“商品標價”,也可觀察“菜籃子價格”等生活實際來加深熟悉。在學習“統計表”后,可調查統計本校和社會上有意義的事物,如各班級為“希望工程”捐書數量,經過數據整理,制成能說明新問題、有實際價值的統計表。這樣,通過數學知識的應用,不但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而且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心理品質。
三、榜樣教育中持趣
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插入一些數學家的為了追求一個成功的實驗或演算而廢寢忘食的故事,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以解決思想上怵頭學習數學的新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保持興趣。如陳景潤如醉如癡地為了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帶病推理、演算,草稿紙成噸的故事;阿基米德為驗證皇冠是否由純金鑄成,而在浴缺中侵泡而忘了洗的故事;牛頓、華羅庚的學術成就就都不是靠天資,而是靠勤奮學習和肯鉆研得來的。
同時,也可以社會上具有明確學習目標、克服種種困難進行學習的模范人物和身邊同學中的優秀分子為榜樣。選擇在數學學科取得好成績的學生,介紹自己如何學習新知識、復習舊知識,刻苦努力使成績很快提高的事跡,使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四、成功體驗中持趣
對成功的體驗是提興奮趣的最佳強化物。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能促進數學知識、方法的把握,反過來,把握了數學知識方法又會激勵和增強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假如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步步獲得成功,嘗到了甜頭,親自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就能增強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數學因為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學習數學需要循序、漸進,只有在學習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難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了學習信心,才會出現“越學越愛學”的境地。筆者曾做過調查,在喜愛數學的學生中,因數學成績好而喜歡數學的約占32.5%,而數學學習差生中,因為不會,就愛學習要占其86.3%。這說明學習的成功,對促進和增強學習興趣起重要功能。
因此,選擇練習時要注重分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設計,作業測評時最好少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課堂提問時面要廣一些,使多數學生有回答的機會。這樣,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使每位學生充分發展,增多每位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五、表揚評價中持趣
在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正確、恰當的表揚。在學生回答新問題時,眼睛注視著他們,以一種期待的眼神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要注重不失時機給予表揚、鼓勵,哪怕是一句表揚的話,幾個鼓勵的學,一朵小紅花,都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待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應適當降低標準,側重表揚,鼓勵其進步。表揚是教師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的具體體現,也是保持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的重要手段。
六、競賽活動中持趣
一般認為,競賽是激發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良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因為在競勝過程中,學生的好勝性動機和求成的需要會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增強,所以大多數人在競賽情況下學習和工作的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
總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結合實際合理開展一些課內、課外競賽活動,如“看誰算得快”、“看誰算得準”、“看誰答得快”等競賽的形式要注重多校,并使學生獲得競賽的成功感,獲獎面應大一些。又如組織學生進行“智力登山”活動,在山腳、山腰、山頂等處的設立若干“關卡”,派人把守過關的學生須正確解答各種數學題后方能通過。這些活動都能調控學生適當的激奮水平,保持興趣。
參考文獻:
【1】,王娟,《談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教育現代化,2014年8期
【2】,張粉格,《淺談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周刊,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