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雅琴+張佳音
摘要: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要想贏得未來就必須贏得未成年人的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探索中不斷進步。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目前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探尋這些問題的來源,對于改進今后的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未成年人 思想政治教育 問題來源 啟示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6-0032-01
一、當前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來源
首先,學校管理缺位。中小學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調整改革學校的教育內容,修訂各種規范守則。但中小學教育終究逃不出應試教育的窠臼,規范守則雖改,但觀念中仍是重視考試成績,輕視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中小學評估老師教學質量的標準,一味地注重班級學生的成績、初高中畢業生的升學率。因此,出現了老師只重視平常的教學工作,忽視德育工作,對學生的思想動態也了解甚少。有的老師甚至忙于課后家教的輔導,只注重經濟利益,忽視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中小學數量比重本身比較大,政府對各學校的支持力度不夠,很多中小學硬件設施缺乏,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等設施跟不上,不利于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其次,社會監管缺位。社會是由不同個體組成的綜合體,紛繁復雜,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離不開社會大環境。政府加大力度參與監管,但忽視市場本身存在的自發性、盲目性的弊端,商家為了經濟利益,用各種手段,鉆疏忽管理的空子。因此,商家粗制濫造文化產品,加之對于未成年人讀物監管條例缺失,市場上文化產品良莠不齊。網絡市場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使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另一方面,社會經營者也利用網絡,不遵守規則,宣傳各種充滿暴力虛幻色彩的網游,不健康的讀物也充斥網絡市場。社會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導向作用,沒有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最后,家庭引導缺位。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學校,家庭對未成年人各方面的教育最為持久。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觀,但生活節奏變化,壓力增大。很多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業,把孩子從小送入寄宿制學校,不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思想狀況,疏于交流,缺少引導。有的家長過于溺愛孩子,任由其為所欲為,導致部分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還有一部分家長對未成年人的管理方法不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諸多時候只是注重他們的成績,不關注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家長們過分依賴學校教育,并不了解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更多的是來自于家庭的教養和支持。
二、對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
(一)繼續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強化工作措施
持之以恒地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定期召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走訪各中小學校,關注未成年人的成長,分析并討論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監管力度,在中小學校內部,完善學校的硬件設施,擴大初高中的辦學規模,讓更多的未成年人可以接受教育。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活動中心要設未成年人讀書學習區域,集中交流溝通,適時更新圖書資源。校外嚴格把關,加強宏觀調控,減少市場管理的漏洞,嚴格監督市場上的各種媒體、文藝 、網絡作品,確保未成年人的道德環境建設。解決問題,不能拖沓,彌補工作漏洞,避免工作的疏忽,適時調整和變化,嚴肅查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不作為的行為,對工作不到位者,嚴加追究。
(二)實現“三位一體”,整合三方力量
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未成年人教育體系,發揮“三位一體”的合力作用,推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倡導教育部門遵守黨和政府的規定,發揮好學校作為聯系社會和家庭的紐帶作用。增加家校聯系的次數,將學生的德育工作滲透其中,有針對性地共同商議教育措施。同時,學校也應和社會治安大隊、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環境監督隊等取得聯系,聯合多種社會力量,對各職能部門的工作嚴加監督,構建未成年人成長的和諧環境,努力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增添一份力量。真正做到學校管理到位,家長以身作則,社會積極配合,密切三者關系,全面整合資源,“三位一體”發揮合力,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Z].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