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淵
【摘 要】德育教育工作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內容,優化小學生德育管理工作,構建完善的校內外教育網絡有著重要意義。落實好各項教育任務,不論是在推動思政教育事業創新發展,還是為未來社會建設發展培養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優秀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需要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
【關鍵詞】新時代;小學德育管理;策略探究
在素質教育理念全面推行背景下,各小學也在大力倡導優化德育管理工作,提升教育水平,但就目前來看,很多學校在具體落實中還存在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領導與教師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以及小學生認知發展特點,給予不斷優化,探索出更科學、新穎的德育管理理念與策略,從整體上提高小學生的道德品質。
一、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
在落實各項德育管理工作之前,很多學校都會針對管理內容、目標制定相應計劃,但很多計劃都過于空洞很難得到有效執行,這就需要其教師在計劃制定中要充分考慮到各方面實際情況,盡可能多增加一些具體操作指導,少一些枯燥的理論灌輸[1]。
對于小學生來講,其不論是思想還是日常生活都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在此期間教師應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行為規范的培養,以此來形成良好品質。比如,在課件游戲中,要求學生不要互相推搡,也不要在樓梯間玩耍、瘋鬧,以防止意外發生;放學時要沿著右側走,嚴格按照秩序離開學校,避免踩踏等安全事故的發生。在校外時,過馬路前必須要先看左右兩側與紅綠燈,避免發生交通事故等等。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選擇恰當時機為學生多強調這些細節行為,長此以往,學生不僅會形成良好言行舉止,也能夠不斷提升自身道德操守。這樣在獲得理想德育教育效果的同時,也能夠適當降低教師德育管理工作方面的壓力與負擔。
二、加強學校、家庭與社會的配合
首先,對于學校來講,作為社會的關鍵組成,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社會行為習慣都會給學校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此,學校在落實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積極引導推廣一些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拓展其影響力,嚴格抵制一系列消極、負面的行為習慣,將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徹底消除[2]。
其次,對于家庭方面來講,作為構成社會的最小單位,小學生除了在校的學習生活之外,其余時間幾乎都是在家庭中與親人朋友的朝夕相處中渡過的,這也充分體現出了家庭可能給學生帶來的重要影響,特別是在良好習慣的養成上。學生在家庭中養成一系列良好行為習慣后,進入學校后也會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他學生,也有助于緩解教師德育教育管理方面的壓力。
再者,對于社會層面來講,不論對于哪一階段的學生來講,其最終都是要步入社會的,面對社會中涌現的各類現象、各種人,要想對其真善美、假惡丑作出準確辨別,并始終站在正義一面都離不開德育教育的支持,且從根本層面來考慮,也是對德育管理工作成果的一種反映。
對此,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還要引導學生懂得怎樣做人、做事;而家長則在落實好孩子衣食住行,關注學習成績的同時,還用充分重視起心靈的健康發展,且要認識到從某種意義上來將,心靈健康要比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更為重要。在走入社會后,若沒有健康的心靈,即使擁有健康的體魄,也會以為道德品質的缺失而被社會淘汰,甚至還可能會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同樣,有些人雖然在身體方面存在某種缺陷,但卻因為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而獲得世人的贊賞,并憑借自己的毅力在日益激烈的競爭出獲得一席之地。因此,為了幫助小學生贏得更好的發展前景,應充分重視、加強學校、家庭與社會三方的科學整合。
三、有效應對網絡帶來的影響
網絡具有顯著的虛擬性、開放性與及時性特征,而小學生心智還處于形成發展的初級階段,網絡在給學生學習、生活帶來新的活力與便捷的同時,也給其思維方式、道德行為等諸多方面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嚴重影響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對此,在落實各項德育管理工作中,學校應落實好各項心里疏導工作,在把握網絡帶來的各項發展機遇的同時,還應正視、妥善應對其帶來的消極影響,認識到信息化可能會給青少年帶來的各種沖擊,積極引用更新穎有效的教育管理思想,選用更適合的管理方法與策略來幫助廣大小學生對互聯網技術有更準確的認識和應用,也為德育管理工作的落實拓展出新路徑,是的廣大小學生能夠更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落實各項德育管理工作,推動小學德育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創造良好條件[3]。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獲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落實各項德育管理工作中,應善于從小學生層面去思考安排,并選擇其更喜聞樂見的形式來組織各項教學活動,以此來使其更輕松、自然的形成良好品質與行為習慣。同時,在日常工作中,還應適當加大對德育教師的監督指導,并通過教師思想品質的不斷提升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參考文獻:
[1]張霞.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德育管理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10):229.
[2]鄧靜波.淺談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德育教育[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3,(9):154-154.
[3]邵歡歡.淺談后喻文化時代背景下的小學德育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