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磊+張燕
摘要: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打破常規思維定勢,從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出發,加強方法指導和寫作指導,優化外部環境,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定能激活,寫作思路就會有獨到之處,作文能力就能不斷提高。
關鍵詞:作文教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與實踐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必須順應這一趨勢。然而在長期的作文教學中,我們對創新能力的重視不夠。由于高考、中考的引導,我們的作文教學住往帶有應試目的。教師拼命地教學生作文應試技巧,如何安排結構,如何構思、怎樣立意等條條款款鋪天蓋地的傳授給學生,當然,我們并不是否認作文技巧的傳授,可在傳授的過程中往往帶有較大的功利色彩,結果學生的創造性受到了嚴重的阻礙。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應試作文氛圍使學生喪失了對知識、對科學的敬畏,喪失了寫作興趣,也喪失了對寫作本質的認識。這種現象不但違背了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更與現代人才素質背道而馳。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下面,就結合作文教學實踐來談幾點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看法,以拋磚引玉。
一、打破常規思維定勢,培養學生作文創新意識
思維定勢妨礙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最大障礙,它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方式,限制學生大腦思維的活躍性。創新思維是一種主動的、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它往往突破習慣性思維和束縛,在解決問題時產生富有創意的觀點。長期以來,我們作文教學運用的是一種“套路式”命題,這種固定的思維方式,套有學上按既定的角度去思考,去作文,不敢創新,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必須要改變。根據這種情況,我就訓練學生對同一事物從多方面去寫。為了打開學生的思路,我以竹子為例,啟發學生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去考慮:由竹子的中空想到那些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想到“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副名聯;由鄭板橋的竹子圖及圖中的題詞“高風亮節”,想到做人應有氣節;由竹子彎曲又會伸直想到韌性;由竹子沒有旁逸斜出的枝蔓想到挺拔向上;由竹子不落葉想到傲霜斗雪的氣概;由雨后春筍想到頑強的生命力等等。這次作文我讓學生以《雪花膏隨想》為題,寫立意不同的文章。有一位同學連寫三篇。一篇寫雪花膏把孩子們打扮得很漂亮,但有些女孩子一味追求外表美,不注意內心美。一篇寫雪花膏美化了人,美化了生活,“我”對生活更熱愛了。一篇寫雪花膏雖美化了人,但它一生做的都是“面子”活。這種練習效果很明顯,學生對事物不但有深刻的認識,而且有獨立的見解。
二、加強方法指導,訓練學生作文創新思維
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維的表現,因此一切作文訓練都必須伴隨著思維訓練。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其靈活性,讓學生養成辯證思維的良好習慣,形成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更要注重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方法。一是逆向思維法,即從與材料內容或題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反傳統看法,想出與之相對或相反的觀點。運用逆向思維審題構思,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成語“班門弄斧”,通常用來比喻和諷刺那些不自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顯示自己本領的人。如果運用逆向思維,便可以從中演化出“班門弄斧又何妨,這種膽識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個成功者所必有的嗎?”這樣的見解常能使人耳目一新。再如教學《東施效顰》得出的寓意是胡亂模仿效果會適得其反。好無疑問,這個結果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來看東施的,教學中也不妨引導學生站在東施這一方想想是否有另一番現實意義呢?二是多向思維法,特別是發散思維,即從同一個信息源引出不同的結果。譬如讓每個學生面對《夜》這個題目,可想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晝伏夜出的動物,加班加點的工人,破門入室的小偷,街道巡邏的警察等等。這樣既打開了學生聯想和想象的大門,又培養了學生對問題作多向思考的能力,也就不難寫出別出心裁的新意文章來。
三、加強寫作指導過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多年的語文學習,初中生大都已經掌握多種表現手法,如襯托、對比、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寫作的指導,要讓學生掌握如何創新性地使用寫作方法來表現文章的主題思想。對此,首先要讓學生學習靈活運用多種寫作手法,以更好地抒發自我、表現主題,吸引讀者。如記敘文常用的插敘法、倒敘法等,議論文常用到的歸納、對比、比喻、舉例等論證方法,說明文的綜合、舉例、比較、類比說明方法等。其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還要鼓勵學生在靈活、綜合運用現有寫作方法的基礎上自創新法,如在寫作過程中加入一些偶然因素,以吸引讀者,使文章更富可讀性、藝術性。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扎根在社會生活這個“天然教室”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上理解所學知識,將所學知識去實際應用,寫出自己的生活感受。只有這樣,才有助于培養學生足夠的信心,讓學生在民主的、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培養一種愉悅的心態,執著的精神和堅強的毅力。
四、優化外部環境.激發學生作文創新興趣
興趣是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活動產生快感的激發劑和推動器。在作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興趣,達到一種樂而忘返、如癡如迷的地步。這就需要優化外部環境,使創新欲望逐步走向內化。因此,應當在作文課上創設出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與學習氣氛,允許學生大膽設想,敢于質疑,鼓勵他們的創造想象和求異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生思維,鼓勵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交流,營造出一種安全心理氛圍。我在作文教學中,從培養學生能力的實際需要出發,變通教材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誘發他們強烈的興趣,激起濃烈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增強學生創新的內驅力,形成一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提倡學生寫有個性的文章,采取激勵措施,不僅肯定一些文章的整體美,而且極力發現文章的局部美,及時給以褒揚,正視學生的創造性勞動成果,以此激發學生創新興趣。同時,編印《作文選》,推薦發表,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創新熱情,更能出創新成果。
總之,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從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出發,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定能激活,寫作思路就會有獨到之處,作文能力就能不斷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