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
摘 要: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新的時代發展需求。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微課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已成為一線課堂教學改革創新的突破點。因而深入探索其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有效性,對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水平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微課;信息技術;有效教學
一、基本概念
1.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是當前一個熱度很高的組合詞,通俗地說,“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而當我們加上“教育”,也就意味著一場教育的改革,一種從思維模式到教學方式的革新。
一所學校、一位老師、一間教室,這是傳統教育。一個教育專用網、一部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學校任你挑、老師由你選,這是“互聯網+教育”。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的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其教學模式將逐漸向依托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轉變,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在互聯網+教育的發展下,微課教學應運而生。
2.微課
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
容、過程及拓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化信息技術得到了不斷的發展,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主要技術手段的“微課教學”已成為一線課堂教學的創新突破點。同時,教育體制的關鍵改革理念——以學生為中心,該理念與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等融合互聯網精神的學習形式相結合,為“微課教學”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礎。由此可知,“微課教學”是信息技術發展與教育變革相結合的產物,代表了教育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二、“微課教學”的應用特點
1.短:時間短,內容少
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微課主要針對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
2.小:選題小,資源容量小
因為時間短,所以它不是一節課的濃縮版,而是一節課的某個碎片。因此,微課的教學視頻的文件容量可以大幅減少,一般只有十幾兆到幾十兆。
3.精:設計精致,結構緊湊
微課需要精心的教學設計,精致的視頻制作,精良的內容講解;在教學內容的結構安排、教學任務的布置上也需要緊湊,不拖泥帶水。
4.悍:功能強悍,效果“震撼”人心
一是內容和教法設計上“悍”,做到“見微知著”;二是視頻制作上必須“悍”,簡潔、美觀,是技術和藝術上的上品。
三、利用“微課教學”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開展“微課教學”,并利用其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必須充分把握微課的教學視頻的制作要素及方法,掌握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
1.利用“微課教學”,進行課堂分層教學
“微課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多項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支撐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在備課、課前預習、課上講授、課后復習等不同的教學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微課教學,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狀態有選擇地學習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的能力。這樣兼顧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真正達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2.利用“微課教學”,進行有效教學
“微課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微課教學視頻的應用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把握教學重點及主線,聚焦于某個重難點、疑點、考點。同時,給學生提供豐富、充足的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喜好有選擇地學習教學內容。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狀態和學習情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3.利用“微課教學”,進行情景化課堂教學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微課教學”多元化的教學資源來創設教學情境,使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轉變為真實情境,讓學生能夠以已有的認知結構去切身體會每一個細節,從而達到使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主動探索新知識,積極合作交流學習的教學效果。
我們的學生是大數據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傳統的知識和技能傳授方式已經不能適應他們的發展和創新需求,“互聯網+”時代的誕生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新一代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對教育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優秀的微課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可以通過多種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有效性。“微課教學”已經引起了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新創新,將“互聯網+微課”與傳統課堂教學科學地結合,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及其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全麗莉.微課程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4.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龍麗嫦.三問微課影響微課質量的關鍵因素[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
課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互聯網+背景下西部中小學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課題批準號:FCB150519)。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