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國
摘 要:在高考文綜科目中,政治主觀題的所占分數比例較大,并且涉及的內容和知識點非常廣泛,使得學生經常會在這個部分發生錯誤和失分。這需要高中政治教師在學生掌握政治知識和相關原理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解題教學,從而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技巧,在高考中獲得較為理想的成績。
關鍵詞:高中政治;高考政治;解題教學
高考政治主觀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答題的薄弱環節。這不僅是學生知識水平的原因導致,也和學生所掌握的答題方法與策略有著一定的關系。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對高考政治主觀題的分析,總結并歸納出高中政治主觀題解題教學的方法。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一、鞏固知識基礎
開展高中政治主觀題解題教學,是提高學生成績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讓學生掌握并鞏固基礎知識。否則,如果沒有基礎知識和原理做基礎,單純地依靠答題方法進行空洞的回答,那么再精妙的技巧也是空中樓閣。所以高中政治教師首先要通過日常的教學,讓學生獲得扎實的政治知識,讓他們能夠在實現掌握知識、靈活運用的前提下進行能力的質的飛躍。只有這樣,教師的解題教學才能順利開展,并獲得理想的效果。
二、開展題目訓練
如果掌握了充足的知識后不進行題目的訓練,那么了解再多的答題策略也是空談。所以,教師應當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題目的訓練,從而發現他們作答的問題和短板,并據此進行方法的傳授,提高他們的解題技巧,完善他們的解題思路。
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經常性地給出一至兩道比較經典的主觀題,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答,并將整個思路和過程進行記錄,之后再讓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將答案進行歸納和總結,在班里進行分享。教師在各組都回答完畢后,對每組的優劣進行評判,從而達到經驗和方法的共享,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答題的方法,實現思維的溝通,為解題策略的掌握提供積極的作用。
三、掌握解題思路
雖然高中政治主觀題的材料千變萬化,但是提問的類型卻相對集中。筆者根據自己的研究總結為以下幾種類型:
1.原因分析
這種問題一般由“為什么能”“為什么要”等方式提問。對于這種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該現象或問題產生的必然性,即問題或現象發生的客觀規律、時代背景,并闡述這是為了滿足現狀的需要出現的現象、或現實狀況產生的必然問題,從而解答其原因所在。
另外,學生在作答時,必須緊扣材料內容并充分聯系教材知識進行回答,并且回答得越全面越好,從而為閱卷人的“踩點給分”提供更多的得分點。
2.對策措施
通常情況下,這類問題的設問都是給定了主體,比如國家、當局、青少年、企業、個人等,并且回答的方面都有具體的指定,比如文化生活知識、經濟學知識等。由于這類問題的范圍非常明確,因此回答的方法基本相同。倘若涉及經濟學知識,教師應當讓學生重點考慮市場規律、經濟管理、經濟效益、人員素質和核心競爭力等幾個方面進行重點闡述;就政治學而言,則需要從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兩個大的方向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如果是國家角度,則需要在國家職能和機構組織活動方面進行闡述;公民的角度則要從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方面進行歸納;如果涉及哲學問題,世界觀只需要點到為止,重點要放到方法論上,并充分結合材料中的實際問題給出解決方法,從而有效體現哲學的思想要求。
3.意義影響
這類問題大多以“積極影響”“有何經濟(政治)意義”的形式出現。如果是經濟意義,則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和闡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民眾收入、人民生活水平、市場的基礎性作用、資源優化配置、結構調整、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本質、統籌區域發展、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國際競爭力、引進外資和技術、建立國際新秩序等。倘若是政治意義,則可以從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轉變政府職能、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偉大復興、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國際地位、維護和平與發展的主題、國家利益、世界新秩序、國家安全等方面進行闡述。假如是思想文化的意義,則可以通過精神文明建設、思想保證、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先進文化、以德治國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解釋。
四、注意細節內容
還有一些細節問題也會影響到考試的成敗。對此,高中政治教師應當讓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做到書寫規范、字跡清晰,并分段通過(1)(2)(3)等小標題方式讓作答結構更加科學、合理和清楚。另外,答題時必須使用規范的政治術語,以書面語的形式進行回答,不能出現大白話、方言俚語等內容,并且觀點和態度不偏不倚,不偏激,避免絕對化的語言。
總之,高中政治主觀題的解題策略不一而足。這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高考發展趨勢和考點內容進行更加多元和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學生能夠真正夯實基礎、掌握方法,獲得高考的成功。
參考文獻:
[1]陳立全.高考政治解題能力的培養[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5(12).
[2]施淑霞.高考政治試題解題技巧[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09(20).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