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春艷
摘 要:隨著醫事法學所涉及的領域日益寬泛,與醫事活動相關的法律規范、司法實務以及立法層面的問題層出不窮,需要構建系統化的法律體系來進行規范和調整。本文首先研究如何對醫事法學進行準確的學科定位,然后分析了醫事法學的研究范疇,最后從應該將醫事法學教學與倫理學教育相結合、增加醫事法學中倫理訓練領域的教學內容以及改變醫事法學傳統的教學方法三個層面探討了醫事法學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醫事法學;研究范疇;教學改革
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醫事法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的醫事法學主要是在衛生法學的框架下建立起來的,但是二者在實質上又存在很大的區別。由于目前道德與法律的界限越來越復雜,使得道德倫理問題也成為醫事法學一個必不可少的研究對象,需要進一步進行探討。
1 如何對醫事法學進行準確的學科定位
1.1 醫事法學的專業定位問題
醫事法學的起源較晚,是在傳統醫學和法學的交流融合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根據目前教育部并未將醫事法學列入專業學科目錄中,這也體現了醫事法學這門新興學科發展的不成熟。由于國內各高校的教學理念以及人才培養方案不一致,對于醫事法學領域的人才培養水平也參差不齊。這是一個較大的主觀因素,另外一個較為重要的客觀因素是由于缺乏擁有雙重教學資質的師資力量,從而無法引導學生培養醫事法學方面的專業思維。根據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醫事法學還沒有出現在法學本科的教育體系之中,對于這門學科的學習也是散見于民商法或者法醫學之類的學科之中。這也進一步說明,在目前的法學教體系中,還未形成以醫事法學為主要課程的專業體系,為培養大量擁有醫學背景和法學背景的綜合性人才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1.2 醫事法學的學科屬性問題
國內學者對于法學學科的學科歸屬有著不同的研究角度,主要分為三個角度:一是認為醫療案件主要屬于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合同關系以及侵權關系,屬于民商法學科的一個分支,應該受民商法領域的相關法律原則規制。二是認為應該從基本的衛生法制管理出發,將醫事法學歸屬于一個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公共管理型學科。三是從司法實務的角度出發,認為應該將醫事法學歸屬于法醫學這個學科之中。國內對于醫事法學的學科定位、研究范疇與教學改革的相關研究已經取得的一些理論成果,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許多觀點、理論視角的啟發以及資料信息方面的便利。不過筆者認為這些學者的觀點所代表的也是關于醫事法學典型的幾種研究方向,在此筆者認為對于法律學科的劃分,主要的方法是研究其調整的法律對象,再從其調整的法律方法來進行分析。醫事法學主要是關于醫療活動的各種社會關系所涉及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而且其調整方法也是多樣化的,通過刑法、民法、行政法等相關的部門法進行特定領域的調整,從而增強醫事法學的實用性。對于醫事法學,應該充分考慮其本身的性質,從而形成獨立的醫事法律部門,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法學學科體系的完善,也可以進一步完善立法,提高執法效率。
2 醫事法學的研究范疇
醫事法學的概念在理論層面上是相對抽象的,對于醫事活動的各項法律規范的研究則需要有一個全面而綜合的視角,不僅要研究醫院、醫療等基礎問題,而且對于醫患關系、醫保體系也要進行深入地研究。醫事法學有兩個較為接近的概念,一為醫學法學,二為衛生法學。醫學法學是由法醫學逐漸發展而來,而后范圍擴大至醫事法學,在法學與醫學兩個領域有部分重疊的研究領域,都有相關的組織方法、管理條例、財務以及科學研究。但是從整體研究范圍來看,醫學法學的研究范圍比醫事法學更為廣泛,其二者在醫學領域的功能也并非相同,醫學法學更加具有系統性。衛生法學與醫事法學的研究范疇之間的關系,在學術界至今尚未進行明確的界定。理論界目前存在這兩種學說:一種認為從衛生法學以及醫事法學的研究對象來看,衛生法學所研究的是與人的生命健康權益相關的社會關系,而醫事法學所研究的僅限于與醫療相關的社會關系,所以相比而言,衛生法學的研究對象比醫事法學的研究對象更為廣泛。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隨著醫事法學的不斷發展,其外延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從廣義的醫事法學的角度來看,其包括了衛生法學。筆者認為從狹義的角度來看,衛生法學與醫事法學二者之間并不是簡單的包含關系,而是一種交叉關系,就他們的研究范疇而言,有共同的研究領域,但是也有他們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具體而言,衛生法學以與醫療活動相關的現有的法律法規以及行政規章為主要研究對象,主要是對于公共衛生健康的宏觀層面、醫療領域的法律規制以及管理活動進行研究。處理一些突發性事件,以及食品、藥品、血液等相關領域的衛生安全,對醫院的整體管理結構進行調整,并對執業醫師的資格進行考核與評估。衛生法學的研究領域具有抽象的指導性與規范性,側重于對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調整和完善。相比之下,醫事法學則是在這種指導框架下提高醫療活動的操作性。如對于個別醫院的管理、醫療行為、醫療管理以及醫療保險等內容進行微觀層面上的細化,從這個角度來看,醫事法學的研究內容更加的專業化、具體化。醫事法學由于自身的實踐性,在法律運用層面上也融入了更多應用法學的內容,涉及民法、刑法、行政法以及相關環保法等各個領域的法律部門。從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合同關系以及侵權關系來看待醫療糾紛,將患者的權益保護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刑法層面上,對非法行醫行為進行明確的界定,從而規范行業行為,從多個角度對醫療科技所帶來的問題進行研究。
3 醫事法學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3.1 應該將醫事法學教學與倫理學教育相結合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醫生這個職業的看法都帶有某種程度上的偏差,沒有具體了解其對應的權利和義務,從而導致醫生與患者之間權益的失衡。在醫學領域的決策獨斷原則給公共信任帶來嚴重的信任危機,在一些緊急情況下,醫生該如何結合自己的專業水平與職業道德素養做出相應的決策成為一大難題。這也提高了對于醫事法學進行更多的監督、控制和管理的需求,更加明確醫事法學本身的性質以及宗旨,使其與倫理學的內容相結合,減少醫療糾紛。引導醫療活動在法律的行為框架下進行,避免醫生群體利用自己的地位進行過度的自我保護,促進醫生與患者二者之間權益的平衡。
3.2 增加醫事法學中倫理訓練領域的教學內容
從醫事法學的授課內容來看,醫學倫理學的相關內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促進醫事法學中倫理與法學二者之間的融合與發展,從而有效避免醫療實踐中的道德沖突。對于倫理教學的內容,應該以提高相關人才的道德能力為主要目的,使其能夠結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將倫理道德的判斷模式合理地運用到法律領域,從而擺脫醫療活動中的倫理困境,運用法律的理性思維正確對待倫理教學領域中模糊不清的地方。反之,在考慮相關法律問題的時候,融入倫理學內容,從而有效解決倫理問題以及法律問題。
3.3 改變醫事法學傳統的教學方法
在醫事法學的教學實踐中,應該注重人才的引進和輸出,增加實務操作性質的課程。對于教師資格的審查要嚴格把握,著力于引進具有雙重教學背景以及相關實務經驗的教師,從而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從事醫事法學的實踐,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充分利用國內外的教學資源。
4 結語
醫事法學是一門較為復雜的學科,在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都應該對其進行準確地學科定位。我們應該充分研究醫事法學的研究范疇,增強醫事活動的可操作性,并且加強相關部門的監管。結合倫理學的教學理念,不斷深化醫事法學的教學目的和宗旨,促進醫事法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丁全.對醫學生的法律和法律制度教育[J].醫學教育分析,2012(6):59-61
[2]張靜.陳平.醫事法學的學科定位、研究范疇與教學改革的思考[J].國外醫學,2013(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