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在知識服務于社會發展的環境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的實際效果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培育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和各個行業領域的精英,減小就業壓力,一直是各個教育部門極力追求的教育目標。為此,教育部門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給予重視,還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鑒于此,文章主要針對職業能力發展的高職心理健康教學模式的構建進行相關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能力發展;高職心理健康;教學模式;構建策略
一、高職院校構建心理健康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
近年來,在我國的建設和發展進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社會缺少大量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對于技術,更多的人表現出僅僅知道、了解,但是并不精通,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社會的發展。國家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對高職院校的重視。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高職教育主要是以其比較強的職業屬性獲得這個稱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確反映出了高職教育的最終目的。為此,我們要意識到教育的目標、教育的內容以及相應的工作體系,進而建立完整的知識系統。
通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我們會發現,勞動者的心態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勞動者工作的效果和工作的質量。實踐證明,同一個人在相同的環境下進行施工,情緒的不同會對其工作的業績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適應性、責任心以及自信心。
二、職業能力發展的高職心理健康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和方法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有多種方式和策略對整個模式進行完善和優化,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部分。
1.在教學設計中加強對職業的分析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獲得更多的知識。針對這種認識的不同理解,教師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設計也就不同。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提高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就要對其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這種職業分析需要我們對社會職業的相應定義和任務進行研究,利用科學的方法去廣泛搜集工作人員的現場行為和行為方式的信息[1],從而通過對教學模式的分析,不斷增強心理健康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性和有效性。我們在對整個教學內容的模塊進行設置的時候,需要兼顧不同學生專業和技能以及心理素質的特點,針對各個專業的側重點,再進行合理的心理學邏輯思維的構建。例如,高壓的輸配電專業和物流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對于心理學科的邏輯構建是相同的,但是這兩個專業在職業安置的能力和個性上還是具有不同的側重點,前者比較傾向常規性和應用性,后者比較注意概念性和社會性。因此,我們對其進行合理的職業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2.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眾所周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學能夠將一種理論教學變成更具有企業實際的工作實務教學,通過進行合理的場景模擬,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感受人際交往和心理沖突,并且在項目的解決過程中,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獲得成就感,從而促進其心智成熟。例如,在電力類的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將這種電力類的高職生的心理素質和職業的崗位心理素質需求進行有效的結合,根據相應職位的心理素質特點,對相應的學習任務和教學流程進行合理的設計,從而有效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針對模塊的分類,我們也可以采用更加開放和全面的方式去對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進行有效的構建。這是一種較強的開放性的體驗,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有效提高精神素質和綜合能力。例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虛擬的實習中進行商業投訴的處理,對于顧客投訴的項目進行不斷的分析和完善,這樣就能夠使得學生對相應的商業投訴流程更為了解,能夠更好地掌握相應的技術規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除此之外,我們要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對課程進行有效的優化。通過多種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從多個方面來對相應的問題進行考查,從而使學生能夠針對教學評價體系的不同,對其中的心理素質的教學側重點給予合理的重視,進而在更大的程度上,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結語
職業能力發展的高職心理健康教學模式的構建對于高職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教師要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和阻礙,教師要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馬國泰. 基于Web的專業教學質量管理與診斷平臺設計與實現[D].長春:吉林大學,2016.
[2]吳 霞.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5.
(作者單位: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