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月
【摘 要】隨著當前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課堂教學也在不斷進行改革,教育體制逐漸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有效的時間內如何達到教學的有效性,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比較關注的重點。本文將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方面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當前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課堂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實行有效的教學是當前比較關注的一項問題。數學的學習可以充分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新課程的改革下,如何提升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也成為數學教師比較關注的重點問題。
一、對有效教學的理解
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是在課堂教學中,以一種發展性的教學目標為引領,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知識技能以及思維能力等方面不斷得到提升。教學誕生之后,有很多的教育者都在追求有效的教學,對有效教學進行探索。有效教學的這種理念最早產生于20世紀,有效教學更多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學習的效率,不但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而且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也是當前教育的一項重要的目標。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理念是要促進學生的心智以及情感的全面發展,是學生發揮潛能的過程,教師的任務是要更多的激發學生的潛能,有效教學關注的是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時間觀念以及效益觀念,能夠不斷改革日常的教學行為,建立一套完善而且有效的教學體系。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都在不斷地進行教學的改革,但是往往效果不是很大,原因是教師沒有改變以前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對于學習失去更大的興趣,產生一種厭學的心理,教師在教學過程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心理,只是更多的關注自己對學生傳授了多少知識,這就很容易導致課堂教學失去有效性,學生的學習沒有很大的效果,教師的教學也是相對比較困難。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一種有效的教學理念。一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合作方式只是一種形式化的學習,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益,好多教師都會在課堂上組織小組形式的學習,但是對于小組的形式的學習沒有進行有效的設計,使小組的學習只是一種形式,不能真正的達到合作的效果,小組學習過程中對于時間沒有設定,討論的問題沒有任何的針對性,容易出現比較活躍的小組都在搶著回答問題,導致課堂氛圍比較混亂,有的小組都是比較內向的學生,一直沒有機會發言,這樣的合作學習形式,導致課堂有限的學習時間被浪費,學生的學習效果不高,合作學習只是流于形式。二是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沒有效率,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是為了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好的學習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時會過分的強調對情境的創設,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浪費了時間,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高,這樣也不能形成一種有效的課堂學習氛圍。
三、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不斷更新教學觀念
當前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能適應課程的改革,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改革教學觀念,教師是整節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不僅教授學生一定的數學知識,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要不斷地改革教學觀念,與時俱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的提升課堂學習的效率。
(二)課堂教學要因材施教
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有些學生比較擅長,但是有些學生不是很擅長,對于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比較差,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比較靈活點,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也有利于發掘學生的潛能,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心理感受,對于不同學生進行不同類型的教學,可以促進有效的學習。對于有些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的進行數學的學習,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
數學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一種思維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后各個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數學的學習也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要求學生要有開闊的思維模式,反應比較靈活,一種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進步。對于小學生來講,課堂教學中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例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多問問學生在知識上存在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應該給學生留有好的印象,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這樣學生與教師之間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講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生如果有了興趣,對于數學的學習也就比較上心,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更好的進行學習。
(四)創設學習情境
小學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是要創設一種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數學情境中不斷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就是要加強對知識的引入以及問題的提出。對于小學生其認知能力還不夠健全,了解的知識相對比較少,對于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不能很快的理解,就要求教師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維能力,數學情境的創設要根據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心理特征進行情境的設定,這樣有利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能夠從情境中提煉出一些數學問題。
(五)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是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的課堂教學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不是要教師督促著學生學習。一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表達的同時,其思維能力也得到相應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多鼓勵學生不斷表達,在開口說的同時,其思維也會跟著轉動。例如,學習口算法時,教師給出算術20+40時,學生可以異口同聲的說出答案,教師應該讓學生發言說出自己的計算方法,這樣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一些學生也會借鑒別人比較靈活的一種計算方法,這樣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借鑒,共同進步。二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這一章節時,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自己見過的有關的三角形的物體,讓學生自己動手構建自己心中的三角形的形狀,從中可以發現哪些問題,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于三角形相關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當前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課堂教學的模式也在不斷進行改革,數學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應該不斷改革教學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居士芳.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24
[2]張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海峽科學,2014,04
[3]陳愛玉.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