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貝貝
摘要:恐怖片以營造恐怖感為形式傳達導演思想情感的影片,在國際電影中的地位不可小覷??植榔l展中其內涵也隨著電影的發展的不斷外延,成為電影界一朵奇特的風景。 恐怖片以其外在形式的血腥、暴力、殘酷,給受眾視覺上一種“丑”的感覺?!俺蟆敝父泄偕系拇碳ぃ芰艿膱雒嬷猓粩嘣黾拥膬热菅由?,表現元素增加,表達領域拓寬,使恐怖片的價值得到進一步大的提升,一種內容“美”更多得以呈現。
關鍵詞:審美 內涵延伸 形式與內容
中圖分類號:J9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4-0140-03
恐怖片是一種別樣感受的審美欣賞影片,影片中把人丑惡陰險的一面放大到極致的震撼美。在恐怖片發展長河中,越來越多鑒賞者發現恐怖的外在形式下內涵的豐富與深刻。本文重在將藝術作品的形式“丑”與內容“美”深入剖析,在審美主體與藝術作品的相互關系中感受到理性與感性的相互統一與對抗。
一、審美主體的價值探尋
審美主體對藝術作品價值的深入分析,是對藝術品的完善與認可,作為類型電影之一的恐怖片則更需要主體的投入更多的理性與感性的情感。
(一)審美主體
審美主體對藝術品的欣賞需心無雜念,無功利感,達到鑒賞者感性向理性質的飛躍,從而在享受中完善提升自我。審美主體中占重要因素為心理依據,心理層面具多樣性與一致性。①中國畫特有的文化傳統,在山水畫中往往會留下空白,重意境的描繪;美國畫則重在寫實,惟妙惟肖。就恐怖片來說,日本恐怖片重在經典鬼形象的刻畫,其源于民族對宗教的某種信仰;美國則傾向于對人性心理層面的揭露。如上世紀日本恐怖片《午夜兇鈴》播出,引起日本一陣轟動,甚至有人在影院被嚇暈。當時創新的藝術手法:鬼從電視機中爬出來的鏡頭,很經典,部分受眾產生對電視機的陰影,表示不敢看電視,更恐懼家中電視劇突然黑屏。而在美國,更多的類型是如希區柯克的驚悚片《驚魂記》《美人計》一類的,對懸疑驚悚的強調一種雙重人格的展示,表現的藝術形象為人性。哲學中矛盾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中,同理作為社會人的鑒賞者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有共通的心理情感,如對喜悅、痛苦、孤獨的感受。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的《閃靈》利用的為人類最大的冷暴力—孤獨,瘋狂,讓很多鑒賞者稱是史上最為恐怖的電影。
(二)審美過程
審美是藝術鑒賞者心理不斷完善的過程,過程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相對的來說分為三大塊②。首先是第一層次的審美直覺,觀看恐怖片給人的第一感受便是“丑”,《閃靈》中電梯突然溢出的大片鮮血,雙胞胎女孩以及血淋淋的鏡頭,直接刺激受眾感官,這種直接沖擊的作用力更是牢牢抓住鑒賞者的注意力,刺激受眾每一根恐怖的神經。影片中多次出現的雙胞胎女孩引起受眾注意,成為受眾帶著問號繼續看下去的線索,而每一個驚悚恐怖的鏡頭給人視覺沖擊的同時繼而引起心里的涌動,鑒賞者要充分調動自身的心理情緒,將自己的想象聯想帶入,結合自己所思、所學、所想用以影片的分析擴展,了解作者想傳遞的信息。審美的第二層次即為審美體驗,即是感受恐怖片“丑”形式下隱藏的“美”的敘事思想的傳達,在欣賞分析影片時,達到一種觀看愉悅,一種審美高潮,感受到《閃靈》傳達出人性的洞悉。男主人公杰克想全身心投入寫作,卻一步步接近精神的崩潰,在精神被干擾到完全錯亂之后,有對妻子的不滿浴室中出軌,有對丹尼的迫害,感受作者對美國男性表面幸福的解構,隱藏的黑暗一面,讓受眾領會到孤獨這個巨大的怪物具強大殺傷力。在此基礎上了解作者影片背后暗含的思想,印第安毀滅性的災難,一個文明建立背后所暗藏的骯臟一面,感知作者對歷史的映射。達到此境界需審美主體仔細揣摩,不斷審美回味,進入審美第三層次,對藝術用品感悟達到新的意蘊,新的思想高度?!堕W靈》深刻思想的感悟后鑒賞者會重新審視美國歷史,反省自身,從而達到對歷史的反思,對自身的完善,因此恐怖片表達的導演的思想相對來說更隱晦,受眾需要在電影表現的視聽語言下更投入的感受其內在“美”的情感。
二、恐怖電影感性理性之結合
恐怖片的外在形式是感性的表達,內含的思想情感是鑒賞者用理性分析才可將藝術作品完美的詮釋,并完善藝術作品。
(一)恐怖片的形式
在鑒賞任何藝術作品,首先呈現在受眾面前的是其外在的表現形式。音樂作品靠音調,音律的起伏、繪畫靠線條、色塊的展現,作為綜合藝術的電影靠視聽語言、蒙太奇等傳遞作者思想。藝術片《閃靈》的表達技巧與主旨的結合則恰到好處,首先說鏡頭的運用,特寫是恐怖片必備的鏡頭,片中丹尼的臉部特寫,大畫幅的感官呈現在屏幕上,丹尼的每一個細微的動作,表情更易影響到受眾的情緒隨影片而起伏,提示著受眾危險正一步步的向丹尼及媽媽靠近,爸爸杰克的瘋狂舉動喪心病狂。影片中很多鏡頭是掛在墻上的老照片,儲物間食品罐外包裝上印第安的符號,以及打印機上的1942的細節。推鏡頭多,例如丹尼在鏡子上寫出redrum時,從鏡子中反觀到murder謀殺的字眼,近距離的展現暗示了接下來的劇情,此時的父親已經被靈魂所操控,內心的無限邪惡被喚起,一種極端的“丑”被撕裂在受眾面前,聯想到酒店中印第安人那憤恨的靈魂。
其次是色彩的運用,本片主要是紅色為基調,大片的紅充斥屏幕,女主人公與丹尼都身著紅色毛衣。紅色在電影中的含義通常解讀為喜慶、健康、警示、危險之意。而紅色在美國人眼中也有危險、野蠻之意。在這個影片當中,開場在遠望酒店的女主與丹尼的紅色上衣是他們的保護色,這個酒店暗藏的危險是那么悄無聲息的來臨。
最后說蒙太奇的運用,將現實世界與幻想的世界無縫剪輯在一起,用虛擬的世界表現男主內心情感的變化,慢慢走向死亡的深淵。這種二次元世界的展現,是一種超現實流派的加入,這就拓寬了恐怖片的表現內容,對于恐怖片的表現外延增加提供了范本,也是恐怖片不斷增加內容“美”的探索與完善。
(二)內容之召喚結構
藝術作品表現的理性思想與情感,并非受眾通過線條、畫面、音調的感官刺激就可以感受到的。對于深層次的思想需要鑒賞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去體驗作品中的形象,即召喚結構的激發。認知結構是因人而異,對歷史、文化了解更多更深入的鑒賞者通常更能靠近藝術家的思想情感。日本《午夜兇鈴》中經典鬼形象貞子的塑造,曾將在影院觀看此影片的日本人嚇死,這種巨大的影響力可能是某種情景的相似,更大程度上是源于日本人的某種認知結構所導致的。日本自古以來神怪觀中便有“怨靈”之說③,即生前遭受不公正待遇,被迫害后冤魂來復仇之說,因而日本人對于怨靈是很敬畏的,他們有“御靈信仰”④。日本宗教土壤滋生出的觀點認為怨靈會打擊報復,并因怨念過大會傷及無辜,將接觸幽靈之人所迫害,這正是影片嚇死人的根源所在,是認知結構的召喚,使受眾感到驚悚。
相比之下美國片《閃靈》的深入鑒賞則需要對美國歷史的了解,1942納粹屠殺猶太人,美國獵殺印第安人的認知。這部展現人類共同情感的片子,對背后所藏深刻的意蘊,進行了完美的表達。影片開頭酒店經理就說,酒店的位置原是印第安人的墓地。小說版《閃靈》中房間是217,影片中改成237房間,部分鑒賞者分析可能是2*3*7=42,是1942年事件的影射。片中杰克與妻子第一次正面沖突發生爭執,在樓梯上砍了杰克42下。以及打印機上1942的細節。影片最后照片的日期為1921年7月4日,很普通的日子,卻對美國的意義非凡,7.4是美國的國誕,獨立宣言的日子,這些都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導演庫布里克精心策劃的美國人對于殖民主義污點的反省,讓驕傲的美國人因污點而難堪。言而總之,無論鑒賞何種形式的藝術作品,想無限度的接近創作者的思想,更大程度上需要鑒賞者加強自身對文化、歷史、經歷更寬泛深入的學習體驗,將思維激發起來,才能讓想象插上翅膀,翱翔于藝術作品之中,使自身得到鑒賞藝術品的愉悅之感??植榔问健俺蟆迸c內容“美”的完美銜接,感受藝術之美。
三、恐怖片之審美形態
審美形態德范疇包含悲喜劇、優美、崇高等⑤。相比溫小柔弱的優美的形態,崇高更傾向于將美撕碎了給人看,將丑放大給人看的,很有力量。《閃靈》中杰克對自我認知出現偏差,做出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對妻兒進行殘殺,“虎毒不食子”,而男主人公為了自己而傷害丹尼,那每一個舉動都像一把斧頭重重的敲擊著受眾的心。浴室中杰克對妻子的背叛,導演有意拆穿美國男人的不為人知黑暗的一面。表現著建立在骯臟之上的現代美國文明,給人以震撼之美。
影片開始大遠景即交代了的大環境,將主人公放置于密閉的環境,在深山中,冬季大雪封山與外界隔離,以及遠望酒店的空曠與寬闊都反襯出主人公一家三口將迎來的孤寂感,在封閉、隔離的大環境下才能將人性中陰暗的一面放大碾碎給人看,例如《孤島驚魂》《捉迷藏》等也是如此。在杰克帶一家人去酒店的路上他給丹尼解釋了“當納聚會”,當納聚會是以前的一群拓荒者被冬雪圍困,不得已以食同類而生存下來的事件,是一種人吃人的悲劇。這都暗示白人所自以為的文明給印第安人帶來的毀滅性的災難,造成的幾近滅絕的印第安人。這種心靈沖擊性的崇高之美就在恐怖片中時常展現。
恐怖片因其“丑”的表現,影片中的人物往往是邪惡的,或者是厲鬼一類的,又或者像丹尼似乎具有人不可控制的超能力,無可奈何,感受到生命刺激的超體驗,得到感悟,成為崇高表現的一種形式。
四、結語
恐怖片的所描繪的“丑”即恐怖陰森的場面成為吸引受眾的重要元素,背后掩藏著深刻的反思,使受眾感受到生命的珍貴,對自我的反省,體會著藝術家詮釋的思想,感受著“美”,成為提升完善自我的一種方式。也正是這種特殊的類型片成為更多導演探尋視聽手法的方式,希區柯克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大師??植榔赜械谋磉_方式雖然是受眾分化嚴重,但它的屬性正是如此,并不影響它的發展。相信會有更多優秀恐怖片的問世,更多樣化的視聽語言,更深入的思想闡釋。
注釋:
①彭吉象:《藝術學概論》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②曹飛:《藝術美學》講義.
③《中美日恐怖文化調查》,章回小說(下半月),2008年版,第11期.
④郝霞:《中英古典文學中的復仇“女鬼”與“女幽靈”形象異同》,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版.
⑤曹飛,《藝術美學》,講義.
參考文獻:
[1]郝霞.中英古典文學中的復仇“女鬼”與“女幽靈”形象異同[D].北京:北師范大學,2008年.
[2]王晶.恐怖電影的價值論說[D].蘭州:蘭州大學,2011年.
[3]中美日恐怖文化調查[J].章回小說(下半月),2008,(11).
[4]曹飛.《藝術美學》講義.
[5]彭吉象.藝術學概論(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