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就業導向角度出發,分析當前廣西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評估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評估標準的設置應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注重辦學效果評估,融入創新創業教育評價,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
【關鍵詞】就業導向 高職院校 專業建設評估體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7C-0120-02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校辦學的成敗,而檢驗人才培養質量最有效的手段是對專業質量進行評估,科學有效的專業質量評估體系對推動專業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廣西的高職教育依托區域經濟發展,截至2015年,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學院達到39所,在校生約36.36萬,而現行的專業建設評估體系普遍存在沒有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導向性、激勵性不明顯的缺陷。本文以廣西部分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為研究對象,從標準的構建入手,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構建基于就業導向的廣西高職高專專業建設評估指標體系改革方向。
一、現行專業評估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評估標準導向作用不強
現行的評估體系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制定,主要考察專業的規劃和培養目標與學院辦學定位、社會需要以及本系(部)的實際情況是否相符;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與學院的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是否相符;專業建設的實際工作狀態與確定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否相符。專業評估在各高校主管院領導的領導下。由專業評估機構組織進行,專業評估機構的人員組成從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和學術委員會中選定,沒有行業或是企業專家參與。高職院校承載著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重任,學校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用人單位對學校辦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應該是最客觀的。所以,在高職院校開展的專業建設評估中,如果沒有吸收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行業或是企業專家們參與,所制定的評估標準體系是缺乏代表性的,也不利于人才質量的提升。
(二)缺少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
部分高職院校現行的指標體系中都明確規定專業設置與調整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但是所占的分值比率比較少,也沒有明確的指標體現學校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從發達國家和地方高職教育產生動因及發展軌跡看,高職教育發展與地方同期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廣西高職院校如何依托區域經濟發展優勢,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合格人才,是當前廣西教育工作者們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在評估指標體系中,學校應將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市場的需求狀況納入專業設置與調整的指標中,主動適應廣西區域經濟發展。
(三)缺少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到2020年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但是,經筆者調研發現,目前很多廣西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解比較單一,創業課程教育大多設置為選修課,通過一些簡單的課外活動或是組織講座來為學生普及創新創業知識,缺少與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因此,制定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質量評價體系,已成為廣西高職院校當務之急和任務之需。
二、基于就業導向的專業建設評估體系研究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進專業與產業的對接
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接,與區域產業對接,經濟發展能為高職院校建設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能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但是目前很多地區沒有實現這個良性循環,主要存在企業發展原動力不足,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滯后,不能給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專業建設沒有與服務區域經濟建設有效對接等問題。
基于就業導向的評估專業建設將區域經濟發展規模、產業結構變化和人才需求變化作為構建專業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的主體依據,圍繞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變化,積極推進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目標的改革,為高校培養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提供保障。
(二)有利于推動創新創業與專業建設的融合
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是讓學生掌握技能和本領,這不僅限于讓學生找到“飯碗”,更高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創造飯碗”。因此,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成為當前評價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但是,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普遍存在與實踐脫節、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亟待健全等突出問題。所以,基于就業導向構建滿足高職院校、企業和學生三方需求的專業建設評估體系將有利于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交叉、滲透、融合,解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三)有利于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
高職院校在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指導下,圍繞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設置專業,以社會調查為基礎,準確把握人才結構變化,調整專業設置,增設社會急需的新專業、調整就業形勢不好的舊專業、取消沒有就業市場的專業,促使新舊專業相輔相成、合理搭配。另一方面,以就業為導向評價專業建設,能促進專業建設和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促使各專業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本構建課程體系,突出實踐教學,從而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勝任職業崗位工作的人才。
三、廣西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評估改革的方向和建議
(一)調整專業評估機構,發揮標準導向作用
《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工作指南》中明確指出:“專家組由學術水平高、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學干部、教師和比較熟悉教育評估、教學評估理論與方法的人員7人組成。”廣西各高職院校參照指南制定本校專業建設評估方案,專業建設評估專家組的成員主要是學校領導和教師代表,沒有行業或是企業的代表、基層教師、學生等參與,使評估標準缺乏公信度。
評估標準的制定和評估專家組成應當吸收專業所有利益相關者參與,讓每個與專業有利益關系的群體代表參與評估的前期工作甚至于全程,包括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學院領導、用人單位等,共同商議專業設置、資源分配和學生學習體驗該如何進一步改進。這樣的評估才能體現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要求和學生對學校教學的需求,才能保證評估具有代表性,體現就業導向性的作用。
(二)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調整評估指標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特色,依存于區域經濟發展。從當前廣西區域經濟的發展來看,國際商貿、物流管理、電子信息技術等產業蓬勃發展,也帶來了大量的技能人才的就業機遇。因此,廣西高職院校應該利用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與行業、企業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校企合作,在課程開發、實訓基地建設、技術研究與開發、專業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及時調整專業設置,確定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此為依據構建專業建設評估體系。體現學校專業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這樣的體系才更科學、更能促進學校專業建設與市場的融合。
(三)引入市場評價,體現效果評估
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效果評估標準,應該從學生的就業狀況和用人單位的評價出發。可以借鑒國外對高等院校辦學水平評估的指標體系,建立符合廣西高職院校發展要求的評估標準。國外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主要通過七個指標來體現:學生就業率、就業對口率、職業穩定性、職業晉升率、學生滿意率、企業的滿意率、工資水平。這些指標著重評估高校的教育效果,以社會評價和學生評價為主,用具體數字衡量,通過與同類院校相比較得出的指標數據更具有說服力。
廣西高職院校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可以借鑒國外評估指標體系。在評估的過程中,為確保數據更加真實有效,數據的收集要有持續性,畢業生數據的跟蹤收集要保持在五年以上;數據收集渠道要多樣化,可以應用互聯網技術、新媒體技術、引進第三方評價等方式來確保數據的真實有效,這樣才能保證評估的客觀性、真實性、可信度更高,更能真實體現出職業院校的辦學狀態和辦學水平。
(四)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
創新創業精神是目前高校素質教育的焦點,成為高校核心競爭力之一。在國家有關政策的鼓勵和推動下,廣西高職院校先后掀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熱潮,但是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部分高校流于做表面文章,熱衷于組織學生參與大賽。在隨機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交流走訪中,發現廣西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缺少對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有效監督和科學的評價體系,各高職院校沒有一個統一的執行標準,出現各搞一套,重形式、輕效果的現象,造成創新創業教育流于表面,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建設評估標準,是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一流的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重要手段。
具體評估標準的構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一是創新創業教育整體規劃,包括辦學理念、創新創業教育在辦學過程中的定位及學校有關創新創業教育的制度建設。二是教學建設,可以從高職院校的創業環境軟硬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建設、科研建設等方面進行。三是創業實踐活動,包含學校出臺的促進相關管理規定,組織開展的創業講座、創業活動、創業比賽、自主創業等。四是教育成果評價,評價應該從學校成果評價、社會評價、學生創業就業結果三方面開展,并采用畢業生跟蹤、企業單位的反饋來做出綜合性的評價。
總之,基于就業導向研究廣西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評估體系,目的是發現體系與人才培養的脫節,促使高職院校順應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革專業建設,培養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高技能合格人才,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基金項目】201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4JGB348)
【作者簡介】黃麗娟(1980— ),女,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