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華
【摘 要】近年來,我國逐漸提升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對小學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目前的小學教育現狀而言,班級如何進行管理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的教育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文中筆者就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主任如何有效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展開探討,以提高少數民族小學班級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少數民族;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
少數民族地區小學,學生來源于不同的民族,給教師開展教學、班主任管理班級等增加了難度,尤其是對班級管理而言,學生來源于不同民族,學生個性、民族特征等都具有很大的差異,給班主任日常班級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班主任應對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與復雜性有一個正確地認識,從學生個性、民族特征的差異出發,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不斷提升班級管理水平,提高班級管理質量。
一、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民族特征
首先,班主任應認真分析學生的民族組成情況。少數民族小學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過程之中,由于學生民族差異,班主任除了要對學生的民族情況予以詳細掌握的同時,還應認真分析學生的民族特點,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為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前提。其次,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應予以學生個性、民族特征充分地尊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的學生們由于成長環境的差異,學生個性特點等也會存在不同[1]。班主任想要班級管理達到預期的目的與效果,其前提就是要做到對學生個性特點的尊重與理解,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來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班級管理策略。再加上學生來自于不同的民族,各個民族都有各自特有的特征,這也加大了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難度,對此,班主任應結合班級管理特點與學生民族特征,使班級管理水平從整體上得到提高,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
二、加強情感教育建溫暖班級
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級管理必須加大對情感的重視,首先,教師應以真摯的情感激發學生的真情。小學階段的學生十分依賴長輩,這從一年級的學生就可以看出來。課間活動期間,不少學生常常被衣服拉鏈卡住、頭發松散等小事情困住。如果老師以父母般的溫情去幫助學生、感染學生,在給學生父母般的情感中滲透說理教育,充分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讓學生在獲得道德、情感認識的同時,感受到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后的滿足與愉悅,從而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進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其次,對于學生存在的苦難,教師想法設法幫助其解決,從而讓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同時班主任應給予每一個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班級內形成互幫互助、團結友好、共同進步的良好風氣,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充分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教師應用盡全身心的愛給予每一個學生關心與愛護,讓學生切身感受,從而主動為他人著想、關心別人,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各種關系,形成班級良好的人際關系,建設班風好、溫暖的班集體。
三、建立得力的班級骨干隊伍
一個成功的班級體,必不可少的除了優秀的班主任以外,還要有能干、得力的班干部隊伍。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放手讓班干部、學生來管理班級。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聯系通過班干部這個橋梁進行,班干部工作能力、學生中威信的高低都直接對一個班級的精神與風貌造成直接影響。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班級管理特點來講,班主任想要提升班級管理的整體效果,需要從下面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需要建立一支得力的班級骨干隊伍。班主任在充分認識到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級管理的艱巨性之后,應根據班級學生的表現情況建立一支得力的班級骨干隊伍,由班級骨干隊伍來幫助老師共同管理班級,滿足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級管理的實際需要,確保班級管理的實效性得到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要將班級骨干隊伍的促進、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建立班級骨干隊伍之后,班主任應合理利用,除要根據班級學生特點開展正常班級管理工作外,還應將班級骨干隊伍的促進、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以此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果,為班級管理工作提供支持,確保班級管理工作取得實效[2]。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來講,班主任管理學生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即是要加大對學生情感的重視。少數民族地區多數學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與父母接觸的時間少之又少而成為了留守兒童,在這種環境下,加大對學生的情感關懷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對此,少數地區小學班主任要確保班級管理工作取得實效,應盡最大的努力讓學生感受來自于班集體、教師的溫暖,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
參考文獻:
[1]董建偉. 多民族地區中小學班主任角色探析[J]. 基礎教育研究,2014,(08):55-56.
[2]余忠淑. 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班級“生本”管理策略思考[J].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2,29(1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