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祖元
【摘 要】作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其語文成績的總體水平,影響著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文章從激發興趣、注重積累及優化評改三方面闡述了提高作文寫作能力的方法。以期為小學作文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
作文教學是老生常談,常談常新的話題。小學階段作文能力的訓練既是語文學科中綜合能力的體現,又是學生思想流露,感情表達的重要途徑。然而,筆者在扎根農村二十多年的教學中體會到:農村小學生怕作文,提起作文就喊頭疼,每次習作就是奉命行事,為了完成“差事”,大套空話或抄襲,甚至有些學生為了應試而背誦范文,導致學生寫作能力長期得不到提高,為了突破學生怕作文這個難點,經數年的實踐與探究我有了以下的點滴體會:
一、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因此興趣是兒童學習的強大的動力。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人們習慣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看,不盡然。平時有些學生在在課堂上坐不住,可是一拿起手機來玩,就再也不愿意放下。可見學生愿意做的事情,喜歡的東西,即使花費的時間精力很多,學生也會認為這是一件快樂的樂趣,因此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就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形成“書山有路樂為徑,學海無涯趣作舟”的學風,把“怕作文”變成喜歡作文。
被人賞識是每個人的天性。因此對每個學生的作文應當充分肯定其長處,激發其對作文的興趣。訓練開始時要把目標放低,達到規定字數則視為符合要求,以后再視學生的情況逐步提高內容和表達形式的比重。學生作文中無論是大到布局謀篇、中心與選材,小到哪怕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用得好,就要毫不吝嗇的給予鼓勵、贊賞,使得每個學生在他們“最近發展區”內,每次都能“跳起來摘到果子,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由怕作文逐漸轉到愛作文。這樣有助于消除“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增強他們的信心。
二、注重積累
農村小學生作文感到最苦惱的是什么呢?我了解到不少學生都為“沒有什么叫內容好寫,不知道該寫什么,用怎樣的方式去表達”而苦惱。因而要引導他們注意平時生活素材的積累、語言積累、寫作方法的積累。
(1)生活素材的積累。寫作文首先要有具體內容,內容來自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就沒有寫作題材。生活經歷越豐富,作文內容就越具體、越充實。葉圣陶先生說:“在實際生活里養成精密觀察跟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準備工作。”我認為這里的準備工作就是小學生平時通過觀察、收集信息存貯,積蓄在腦海里分析、取舍。
小學生年齡特點常常帶有隨意性、短暫性、片面性,光看而不動腦筋想想。這就導致對事物觀察不細致,注意范圍狹窄,不會把要寫清楚的問題一個一個提出來,然后逐個問題觀察分析清楚,這就難以把作文寫具體了。我教育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觀察。例如在《記一次班際籃球賽》作文訓練時,按球賽前、球賽時、球賽后的觀察順序,注意場上觀眾,雙方運動員有何表現,自己的心情又如何。不僅要注意球賽過程和比分,還要注意球賽中人物一系列的表現,包括語言、神態、動作和心理活動。學生觀察面寬了,作文寫具體就不會感到難為“無米之炊”了。
(2)注意語言積累。俗話都說“三分外表七分妝”。擁有了豐富的人生素材并不等于有了好作文,好題材還要靠語言這物質的外殼去裝飾。這就要求要教會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方法:首先要多背誦,入選小學課文的文章可謂文質兼美,文章構思、立意、遣詞成句、造段堪稱學習的典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次,進行課外閱讀,收集信息,摘錄也是小學生進行積累的有效途徑。鼓勵學生收聽信息性、知識性的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合理使用互聯網去收集有效的信息。同時在平常生活中遇到新詞語、名言警句,諺語、歇后語、成語等分門別類地摘錄到本子上,作為寫作的“語言倉庫”。最后要懂得合理的運用語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許多語言有著不同的含義,因此學生可以多觀看一些有用的書籍和節目去進行語言的積累,從而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去運用。比如有一個很火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學生可以通過觀看節目去積累語言。
(3)注意寫作方法的積累。有了好的生活素材,豐富的語言,還要有好的表達形式與它們相配合,才能稱得上“完美的結合”。在平時進行閱讀教學時,注意從各種文體的文章結構入手,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敘述有序,文章條理清楚的表達方式。教學時先讓他們理清文章結構特點,這主要是要了解段落、層次、開頭、結尾以及照應過渡等知識,即做到:記敘有序,詳略得當,開頭與結尾照應,并在敘述中處理過渡與照應,這樣能使文章內容緊密聯系,結構緊湊。
三、優化評改
過去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一直沿著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指導學生——學生寫作文——老師批改三個環節。教師千辛萬苦批改作文,學生只關心分數,對評語漠不關心。因此必須優化評改這一環節。
葉圣陶先生反復強調:“改的優先權應屬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我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教會學生修改作文的步驟和方法,提出修改要求,讓學生自行修改。修改作文的形式有同桌互改,即先根據要求自改后再讓同學幫改;小組合作評改,即以小組長為主,組織組員對習作進行修改;同學互改,優生與優生互改,強強聯手,形成互改,效果更佳;好朋友之間互改,讓他們在真誠友好之間交流,共同提高;優幫差改,體現互助精神。無論采用哪種形式的評改,都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積極合作,一起探究,以大面積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為出發點。
總而言之,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學時要善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注重積累,并進行優化評改這三關,學生的作文能力將會獲得提高。
參考文獻:
[1]宋花榮.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進行作文教學[J].文教資料,2013(13).
[2]王玉霞.談作文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