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芬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8-0185-01
提起學困生老師都比較頭疼,因為學困生課堂反應慢,聽課習慣不好,學習效率低下,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智力有差異,另一方面來于外界因素,要想促進學困生有效的學習,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我認為應采取以下策略。
一、診斷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同樣坐在一間教室里聽課,課堂上的表現卻不同。有的積極主動去學習,開動腦筋,吸納知識;有的則面無表情,思維凝滯。同一作業有的能及時出色地完成,有的則拖拖拉拉。究其根源,大致有以下原因:
1.教師教育方式不當
教師重視學生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新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探索,而忽視了學生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培養,或者教學方法呆板,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習困難學生關心不夠。這些行為對學生的學習起了消極作用,甚至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2.學習方法不當
有心理壓力,或不能很好處理娛樂和學習的關系,產生學習困難。有的孩子在學習上怕苦怕累,缺乏毅力,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習困難的原因。
3.家庭及周邊環境
有的家長言行不當,過分寵愛或處處強制都會導致孩子輕視學習、甚至討厭學習。古時候“孟母三遷”試圖改變孩子學習、成長的環境。家長的不良習慣、職業直接導致孩子的學習狀況。
4.其他方面
新教材形式新穎、內容增多、知識量擴大、難度加深、在學習內容、知識難度、學習形式等方面向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特別是一卷訂終生的教育觀念,使學困生產生自卑感,對學習失去信心。一個班級的學習氛圍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學習效果。
二、了解、調整學生的需要
學困生最大的問題就是厭學,教師在發現學困生后,要經常與他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學習要求。讓他們在學習中體驗快樂,改變自卑的心理,改變依賴心理,培養獨立進取的精神,及時獎勵成功感,增強其自信心。所以,正確引導,以獎勵為主更是培養兒童好的學習動機的主要手段。要求可以低一些,內容可以少一些,只要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就視為合格。通過這樣的方法,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三、探討能吸引學困生的學習方法
學困生之所以學習數學困難,與他們學習意志薄弱,自制能力差等原因有關,同時也與教師平時的教學有關,在數學教學中要根據他們的特點,注重教學的設計,改進教學的方法,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可以創設一些競爭性、游戲性、故事性的情境來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不讓原來單調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乏味。如:在教學“平均分”一節內容時,找一個組的同學分成小組,每次分都讓說出這樣分的理由,到最后每組人數同樣多,就達到“平均分”的目的,也就理解了“平均分”的意義,為學習“除法”打好基礎。程度好的學生一看就明白,但對于學困生就是一難點。在教學語言和教態上,對于學困生一要嚴,二要活。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個滑稽的眼神,一個關愛性的動作,對于學困生來說作用遠遠要比嚴厲的斥責好。如果不能充分考慮到學困生學習的難點,就很容易造成他們一上課就不知所措,一片茫然。
四、重視學困生的學習習慣
學習困難的背后總有一些不良的習慣,一般學困生在學習上都有些不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好動,容易開小差,作業不及時完成,怕動腦筋,抄襲作業等,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如果不及時糾正,以后也難改正,直接影響到現在以及今后的學習。重視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1.培養認真聽講的習慣。學困生往往在這一方面是很缺乏的,教師除了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外,還應該充分考慮到從培養他們的自制力入手。2.及時改正的習慣。課堂上讓程度差不多的學困生放在一個平臺上回答問題,消除太大的差距,品嘗到成功的快樂。采取面批作業,有錯誤的及時糾正,并能找出錯誤的根源。
學困生在學習上有困難,其實他們自己也很無奈。而且他們的學習狀況也不是直線,而是曲線。有上升的時候。有平緩的時候,也有下降的時候。這就要及時跟蹤原因。學困生各方面都比較弱,教師上課時如果只是語言傳授,而不配合具體的細致的演示就很容易造成他們理解上的困難,老師的示范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要知道學習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讓學困生通過操作,同時要多給他們一些上前面板演的機會,讓他們多參與多鍛煉,學困生的回答問題、板演直接可以判斷學生當堂的掌握情況。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講究一些教學的策略來幫助學困生學習數學,正確地引導學困生的學習,提高其學習效率,使學困生在不同階段,不同層次都能有所提高,激發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