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以培養幼兒教師為目標。幼兒舞蹈教育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具有豐富的舞蹈想象力、扎實的舞蹈基礎、舞蹈創新意識和創編能力。在實際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應當強化實用性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全方面的舞蹈基礎教學,豐富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來提高學生舞蹈創編能力。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實用性能力;教學策略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對幼兒舞蹈的創編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這種發展趨勢下,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幼兒舞蹈創編能力引起足夠的重視。舞蹈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促進學生在幼兒舞蹈意識、創造性舞蹈設計等方面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幼兒舞蹈創編的整體能力。幼兒教師只有在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識和舞蹈技能的情況下才能順應幼兒舞蹈發展的需要進行幼兒舞蹈創編。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廣泛涉獵文學、舞蹈學、音樂、歷史、戲曲等方面的知識,接受足夠的藝術熏陶,提升自己的藝術內涵。同時,應當結合幼兒心理特征和生活體驗進行創編,以突出幼兒的生活特點和年齡特征。
一、幼兒舞蹈課程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的要求
(一)具有豐富的舞蹈想象力
幼兒舞蹈創編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舞蹈想象力。創造源于想象,想象并非高深莫測遙不可及。陶行知先生就曾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只有擁有充分的想象力,并且加以利用才能進行創作;否則,創作的靈感就會枯竭。只有擁有充分的舞蹈想象力,才能進行優秀的幼兒舞蹈創編。
(二)扎實掌握舞蹈基礎
幼兒舞蹈創編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舞蹈基礎。沒有舞蹈知識、舞蹈功底的支撐,缺乏必要的方式方法來展現,再豐富的想象力都難以用肢體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因此,學生必須要有扎實的舞蹈基礎,要有良好的肢體語言表達能力,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這樣才能將想象轉化為實際。
(三)具備舞蹈創新意識
在擁有豐富想象力和扎實舞蹈基礎的前提下,還需要有舞蹈創新意識,一邊發散學生的舞蹈思維,一邊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平常要鼓勵學生善于發現舞蹈創新點,觀察舞蹈動作的獨特性,并且將自己的心得體會付諸實際創作中。沒有創新意識,就不會有自己的舞蹈創編作品。
(四)具備創編能力
理論知識能夠推動實踐技能的發展,具備相應的創編能力才能夠滿足學前教育對于幼兒舞蹈的需求。幼兒教育活動需要編寫教材,設計舞蹈動作,還要參加各類活動和比賽。這就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創編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當具備良好的創編能力,以滿足就業的需求。
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培養學生實用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完成全方面的舞蹈基礎教學
幼兒舞蹈要在學習幼兒舞蹈基礎步伐和常見動作的基礎上培養幼兒的律動、表演編創能力和歌舞編排能力等。欣賞少數民族舞蹈、國際舞等多樣化的舞蹈,能讓學生開闊視野,接觸到更多舞種的學習,讓學生能在欣賞舞蹈的同時深化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時代、不同年齡段、不同舞種作品的理解,從而獲得全方面的舞蹈教學基礎。在學習欣賞的基礎上,也可以自己動手嘗試創編和表演一些相關作品,從而加深對各類舞蹈的認識和感悟。
(二)豐富教學內容
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會涉及相關的歌曲和兒歌,可以將這類歌曲作為教學內容,按照年齡和班級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創編和表演。這類有針對性的創編和表演能夠豐富教學內容,也能加深學生對學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此外,也可以將許多經典的歌曲增加到教學內容中,既能傳承經典,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選用積極健康向上的媒體內容作為教學內容,從幼兒角度選擇適齡兒童喜聞樂見的歌曲,在熟悉幼兒生活的同時也能更好地理解幼兒心理,從而使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三)采用靈活的、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1.游戲法。在舞蹈教學過程中運用游戲的形式進行舞蹈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方便教學內容的傳授。《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睈弁媸呛⒆拥奶煨?,尊重孩子的年齡特征,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既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又能讓孩子對學習內容記憶深刻,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此外,也能讓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明白以后的職業生涯中要在教孩子們舞蹈的時候讓他們享受快樂,而不是簡單枯燥地重復肢體動作。
2.體驗法。舞蹈要求進行實際操作,不能光說不練,只看不跳,那樣只能停留在理解層面上,無法提高實際的動手能力。要找到舞蹈動作的感覺,就要靠自身去體驗。這種體驗不能脫離實際生活,要從生活中去尋找這類體驗,這樣才能更好更準確地把握具體的舞蹈動作的感覺。這種體驗法也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動作的要領,加深對動作的記憶。
3.說唱跳結合法。幼兒教育的對象是幼兒,其語言具有明顯的幼兒化,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運用和理解幼兒語言所表達的意思,并且在與幼兒溝通的同時,也要將語言低幼化,盡量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讓幼兒能夠輕松理解語言中的含義。因此,教師在舞蹈教學中也要注意這類語言的低幼化,盡量將一些專業名詞以簡單生動的日常話語替代。例如教幼兒“轉手腕”動作,把“攤掌”說成“給”,把“繞腕”說成“不給”,這樣孩子們就能輕松愉快地把繞腕動作學會了。這類低幼化的語言習慣需要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更多熟悉幼兒的心理和特點,通過日積月累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
4.合作教學。合作教學是為了應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人數多又以分組形式授課帶來的不利因素。合作教學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也能夠提高教師授課的效果,減輕教師的授課壓力。在合作中協調學習,為交流溝通與團隊協作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四)分層教學,提高學生舞蹈創編能力
分層教學其實就是因材施教的過程,這樣能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身體條件、舞蹈基礎、領悟能力和接受能力進行有效的指導,降低教學難度,最大限度發展學生的潛能。這里的分層教學不僅僅是簡單粗暴地將學生分為好與差,而是分為基礎和提高兩類。在對學生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層教學,將鞏固基礎與提升能力相結合,讓學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優勢,從而進行針對性地取長補短。對基礎條件較好的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教學指導;對基礎稍微薄弱的學生進行基礎的鞏固,使其切實掌握好基礎知識和技能,不至于拔苗助長。這樣就能鼓勵學生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進一步學習更多更難的舞蹈動作,獲得更高層次的知識和技能,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培養具有舞蹈特長的學生。
舞蹈創編課程,需要先進行理論性的指導,讓學生對其有系統性的認識,也可以找到相關的理論方法去進行實踐,并且對其中的舞蹈知識有足夠的了解。可以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對舞蹈創編有直接的認識和了解,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多看舞蹈作品,可以增強學生的舞蹈感覺。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講述抽象舞蹈動作的同時進行針對性的示范和聯系,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舞蹈動作。教師將舞蹈動作進行化難為易的講解,能使學生輕松理解和掌握學習要點,使知識點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在足夠理論支撐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舞蹈編創,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創編,有意識地將理論知識與舞蹈操作結合在一起,從簡到繁,從易到難,一點點開始學習和創作幼兒舞蹈。從一個個動作到整一個舞蹈,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并且對其存在的不足進行指正和訓練,使得學生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
同時,實際操作進行舞蹈創編,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與掌握,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更好地促進進一步的藝術創作。因而,不能只偏重理論的學習而忽視學生的實際創編學習,要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相輔相成,從而提高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
三、結束語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創編針對幼兒舞蹈,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生理心理狀態的特點,這就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幼兒舞蹈教育要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豐富的舞蹈想象力、扎實的舞蹈基礎、舞蹈創新意識和創編能力。在實際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應當強化實用性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全方面的舞蹈基礎教學,豐富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來提高學生舞蹈創編能力。
【參考文獻】
[1]喬艷紅.淺談幼師高專學生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3(12):61-62.
[2]王蘭蘭.淺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J].戲劇之家,2013(11):296.
[3]黃娟莉.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強化實用性能力的教學研究——以廣東省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4]黃娟莉.談強化實用性能力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方法[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26(06):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