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課程是高校中的重要課程,該課程的學習對于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個人素養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然而現代很多高校對于思想政治課堂未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學過程中不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導致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為促進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筆者對于高校思想政治課堂中互動式教學的運用策略探討。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高校;思想政治課堂
在很多高校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都是以“大班”的形式開展的,學生數量的“龐大”為課堂的管理提升了一定的難度。同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并不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導致學生聽課的專注度較低[1]。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能夠顯著加強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筆者結合教學實例,對于相關的應用策略進行探討。
一、加強課堂交流討論,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
傳統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采用“宣講”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只顧著自己講解知識,不看學生的反應,不關心學生是否認真聽,不問學生是否能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注意力分散,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教學效果不佳。同時,教師對于學生“放任”的態度也會導致學生忽視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要性,因此更加不注重課堂紀律[2]。總而言之,教師應該加強思想政治課堂交流討論,提高學生對于該課程的重視,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分為7人一組,并按照小組進行位置重新編排,然后圍繞改革開放對于中國社會的影響進行探討,我則在各小組之間巡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圍繞相關的歷史背景、社會矛盾的主要對象等展開討論,每個人都要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在討論完畢之后,組長進行總結,并派一個學生代表小組上講臺發表言論。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兩個較為明顯的優勢:第一,座位的重新編排使得每組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中心,避免了后排學生出現“山高皇帝遠”的心理;第二,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二、導入案例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
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多是通過理論的講解為學生灌輸知識,而很少結合相關的實例進行剖析。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會導致教學過程枯燥無味,并且加強相關理論內容的理解難度。只有結合實例與時政進行教學,才能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加貼近社會,也更加生動有趣[3]。因此,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時,不要沿用多年的教學經驗與方法,而是應該對于教學內容細心研讀,并尋找生活中相關的案例進行教學,既能促進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吸引學生聽課的興趣,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內容。
以《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一課為例。我在教學時并不急著馬上搬出理論內容,而是以一些時政新聞導入,讓學生觀看鳳凰衛視采訪華西村書記吳仁寶的視頻,從而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明白,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帶領大家共同富裕。同時,讓學生對于視頻的內容進行探討,并舉一些生活中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例子。在學生對于相關內容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再將教學內容導入,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結合案例進行教學,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貼切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結合辯論展開教學,增強學生的思辨思維
辯論是一場激烈的思想交流,結合辯論展開教學,不但能夠促進教學的“活躍性”,還能增強學生的思辨思維,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適時結合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辯論比賽,使教學內容更加多元化[4]。在學生進行辯論之后,教師對于學生的觀點進行犀利地點評,深化學生對于相關內容的理解,并扭轉學生的錯誤認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我國現階段制度”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在完成課文講解之后,可讓學生圍繞“我國現階段剝削現象存在的利與弊”進行辯論。正方觀點為:剝削現象的存在弊大于利;反方觀點為:剝削現象的存在利大于弊。辯題確定之后,學生為贏得比賽,就會積極地去搜集相關的資料與素材。搜集材料的過程使得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展;辯論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思維的緊密性;教師的點評能夠深化學生的知識,讓學生得到更大的發展。總之,結合辯論展開教學,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思辨思維,提升思想政治教學的效果。
四、結語
傳統思想政治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極少,不利于學生知識的生成和內化。采用互動式教學法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加強課堂的活躍程度,促進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羅海英.淺談情境教學法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8):63.
[2]龔詩昆.試論啟發式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評《思想政治教育學導論》[J].高教探索,2016(05):2.
[3]朱穎華.互動式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應用——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例[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6(03):54-57.
[4]汪早容,趙新宇.“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2):81-83.
作者簡介:
王芬(1981—),女,漢族,籍貫:湖南衡山人,最高學歷:哲學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