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向真
摘 要:新世紀以來,我國對職業教育有新的要求,培養高素質職業教育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目標和重要任務。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多樣性和實踐性,做到對職業教育新形勢的積極響應和有效應對。
關鍵詞:職業教育;思想政治;策略
隨著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系統發展,特別是在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方面,對學生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努力在職業教育新的形勢下,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精神和技能素質,以學生、學校、社會三者相結合,達到課程要求和人才培養。
一、新形勢下的職業教育對高職思政課提出的要求
1.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以人才培養為目標。不僅僅要求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強化職業技能訓練,還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做到生產、制造、營銷、售后等垂直一體化服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通過校企結合、學教融合、突出實踐應用課程,按照高職教育的教學特點,針對新形勢下對高校思政課提出的要求,切實提升高職思政課的實效性和教育意義。
2.突出培養職業道德與創造思維
新形勢下,高職教育不僅僅要求教師傳道授業解惑,還要求教師以身作則,以德服人[1]。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以促進學生就業為目標,多數高職院校把人才培養的重點放到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上,從而忽視了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因此,在思想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充分調動起來,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突破了傳統的說教方式,形象地展示教學重點、要點,有針對性地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感,達到對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訓練。
二、職業教育對高職思政課形成的應對策略
1.以學生為主體,調動積極性
教學是一種溝通,有效的溝通需要積極的配合與互動。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真正提高實際效果,要注重學生的可接收性和反饋效果,尤其是理論的講授,單調枯燥,知識點繁雜,學生極易在課堂上產生厭學情緒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行為。而且,在當前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并存的大背景下,成績不突出的學生,往往得不到老師、家長乃至同學的認可,這些也導致了高職生自我定位的偏差,心理問題也比較突出。因此,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來說,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可接受性,豐富教學手段,例如頭腦風暴、小組討論、多媒體課件制作、社會調研、實踐項目模擬實操等,應盡量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內在動力,找到學生真正的內在需要,加以點撥、啟迪和喚醒,實現學生主動的思想轉化,突出學生的學習參與感和教育的主體地位。
2.以時代為背景,提升教師素質
互聯網時代下,高職學生的思想活躍,視野開闊,接受的資訊豐富。特別是對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教學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的增強是極其重要的[2]。針對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升學就業問題,努力提高他們學理論、懂理論、用理論的興趣與動力,做到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完善,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突出時代感和新鮮感,增強實際教學趣味性和目的性。高職院校要基于實際情況,構建健全的思政工作隊伍在選拔、培養與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機制,并且以傾斜政策為指導,加大建設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思政隊伍,使得隊伍成員具有良好的敬業奉獻精神,并且具有較高的理論業務水平,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能力水平也較高,從而為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政工作提供強效保障。
3.以實踐為基石,實現職業教育
實踐教學既是一種活動,也是一種教學理念。實踐教學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從而達到學以致用,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教學目標。社會實踐調查和實踐項目模擬操作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提升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素養。通過把技能教育、品德教育滲透在實習、實訓、實驗、畢業設計等各個實踐環節,在實踐中不斷進行總結反思,找到教學漏洞和知識盲點,從而加強思想教育理論的教學質量。此外,通過學習生活中學生所接觸過的典型人物,與改革開放和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目標相結合,通過參觀、展覽、講座學習等形式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3]。利用實習、實訓等動手機會,加強學生意志品質、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教育,同時加強團隊意識和學生自我目標的實現。
三、結束語
新形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對學校教學模式和教學效果等諸多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改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不理想的現狀,還應從自身的實際入手,真正做到針對性和目的性。對于許多高職院校,要不斷總結、研究教學要求,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探索出一條適合于高職自身特點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陳浩男.職業教育新常態下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淺析[J].社科縱橫,2015,(12):174-178.
[2]李衛東.以創新發展理念引領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6):35-39.
[3]朱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09):45-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