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迎春
摘 要:智慧農業是目前農業發展的新方向,“互聯網+”也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二者的融合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要完成二者的融合,就需要建立完整的服務體系。該服務體系的構建雖然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目前仍存在基礎設施、資金、人才方面的問題,這需要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關鍵詞:“互聯網+”;智慧農業;服務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9-0016-02
一、“互聯網+”和智慧農業
1.“互聯網+”智慧農業的內涵。“互聯網+”智慧農業是將互聯網發展的相關技術融入到智慧農業中,使具有高科技水平的智慧農業發展更加有效。互聯網手段與智慧農業的融合一定會開拓智慧農業發展的新局面,使智慧農業的發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盎ヂ摼W+”智慧農業可以優化原有的資源配置和發展模式,為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使農業的發展在各個階段精細化、數據化?!盎ヂ摼W+”智慧農業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互聯網及相關信息技術和現代農業的基因重組,它的本質是創新融合,是通過互聯網的發展,深入農業內部改變其價值鏈,它的發展目標是實現人工智能,達到農業管理的高效化、服務的便捷化、生產的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最終形成高效的運作機制。
2.“互聯網+”智慧農業的發展現狀?!盎ヂ摼W+”智慧農業的發展有著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國家總理在國務院會議的講話、國家“一號文件”的涉及,這都對這一項目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智慧農業自身的發展要求是,使用高新技術,對農業生產銷售等活動進行精細化管理,進而提高農產品安全和農民收入。目前各大電商平臺都將目光聚集在了農業的發展上,智慧農業的發展在近幾年有了一個進步,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還由于發展智慧農業的成本較高、人才等方面的制約而有一定的阻礙。
二、智慧農業服務體系的發展現狀
智慧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服務體系的構建,智慧農業的服務體系應該體現在農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從產供銷全方面著手,建立全面的智慧產業服務鏈,涉及到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環節。
由于智慧農業發展高效精細的特點,就需要及時地獲取各項信息。在智慧農業服務體系的建設方面,以杭州市“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為例進行介紹。該服務平臺包括生產管理、預測預報、會商決策、應急處理、公共服務等功能,包含示范應用、決策指揮、信息服務、智能監管、農業數據中心五大子系統。在這樣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之下,在杭州市的帶領下,在全省構建了一個由市到縣再到鄉鎮的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在這樣一張網絡的覆蓋下,杭州市智慧農業發展的道路越來越寬。杭州市的智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僅僅是目前眾多在此項目建設中的一個代表。在智慧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其服務體系建設備受關注。
三、“互聯網+”背景下智慧農業服務體系構建的內容
“互聯網+”智慧農業服務體系的構建可以主要從兩個方面來思考,一個是農產品的生產環節,另一個是銷售環節。
1.生產環節服務體系的構建。生產環節的服務體系構建主要體現在農業種植、管理、收獲的全過程。智慧農業在播種前會測定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以進行種植的作物品種選擇和針對性的元素補充調節,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此項環節便可以直接由網絡控制,讓電腦完成測量環節并且可以將測量結果上傳,由農業專家進行科學指導。在作物的管理階段,可以通過網絡建立多個觀測點,對作物的生長情況、病蟲害情況進行實時上傳由網絡平臺分析之后再做對應的處理。在收獲階段,可以通過網絡衛星定位系統實現自動收割。這樣一個服務體系的構建涵蓋了作物生產的全過程,而且將智慧農業與互聯網進行融合,使農業的生產更高效。
2.銷售環節服務體系的構建。銷售環節服務體系主要體現在利用互聯網平臺完成銷售環節,它包括訂單農業可以在作物種植前就開始在網上接受訂單,然后根據訂單上各種訂單的接受量來合理地安排各種作物的種植規模,這樣可以解決現在農作物面臨的收購難和銷售難的兩種矛盾。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將作物信息公布,加強信息的公開程度,使產購銷信息更通暢。有一個事例,我國的酸蘋果在以往是賣不出去的,都是爛在地里,而美國做蘋果醋需要的是酸蘋果,所以我國的甜蘋果出口到美國也面臨困難,這就是購銷方面的信息不暢所導致的,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這種情況將會徹底改變。除了可以解決在銷售方面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之外,還可以在農產品的配送方面做工作,利用現在發達的網絡和物流系統建立農戶—消費者的銷售模式。
四、“互聯網+”背景下智慧農業服務體系構建中遇到的問題
1.“互聯網+”智慧農業的前期成本高。眾所周知,“互聯網+”智慧農業的發展前景以及目前的優勢是傳統農業無法比擬的,但是為什么其發展速度依然不樂觀呢?它發展受限主要來源于發展需要的資金量大,無論是設備的投入還是一個完整的農業體系的建立,其所需的資金都不是一個小數目。就拿智慧農業中的一個必需設備“植保無人機”來說,它可以噴灑藥劑、種子和粉劑,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30倍,且安全性高,但是目前應用程度不高,還是因為其成本高,油動植保無人機的售價一般為10萬~300萬元之間,電動植保機的售價在10萬~18萬元之間,這個價格足以讓絕大部分的農戶卻步。這樣就會限制高科技的設備進入到市場中,更不利于高技術設備形成規模,進而阻礙農業信息技術和機械化程度發展的進程。
2.缺少專業人才。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而智慧農業服務體系的構建需要高素質人才。在設備的操作方面和互聯網平臺的利用上都需要較高的文化水平。目前也有互聯網平臺瞄準了農村市場,例如“t金網新農村e聯社”,它就致力于開展農村市場,以農產品為主要的投資對象,但是目前它的發展進程并不順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應該與農村市場上大部分人文化程度低、推廣進程受阻有關系。雖然網絡在農村的應用越來越普及,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尚未通網絡,而且就算是已經有網絡的鄉村,他們也對網絡的功能知之甚少,他們認為電商僅僅是網店,所以電商在農村的推廣面臨困境。在“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還要做好人才的培養。
3.農村的物流配送較落后。雖然現在物流的發展非常迅速,特別是快遞行業,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市場配送服務的發展還是很不到位的。從2014年起,阿里巴巴就在推廣農村地區的淘寶業務,希望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來發展農村的物流體系,以求達到“網貨到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贏局面,但是這項規劃在實行時卻遇到了阻礙,因為鄉鎮及其以下級別的物流發展程度不行,有的地方快遞只到縣城,有的發展得好一點的快遞會到鄉鎮,但是也僅是在鄉鎮有一個快遞點并沒有相關的快遞員下去派件和收件,僅僅是行使通知的義務,在很多情況下,顧客在取快遞上會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如果發展更完善的電商平臺勢必會增加物流的成本,最終會影響到整個計劃的發展,電子商務平臺是互聯網和智慧農業結合的一個重要部分,它的發展受阻也會阻礙互聯網與智慧農業的融合。
五、“互聯網+”背景下智慧農業服務體系構建的措施
1.政府提供建設補貼。在“互聯網+”智慧農業服務體系發展的過程中,政府要加強補貼力度,因為此項規劃的發展不僅有利于農業本身的發展,它對整個產業的轉型、社會的進步影響重大,因此在市場發展遇到阻礙時,政府應該發揮其宏觀調控的功能,對成本高的部分予以補貼,用以減少服務體系建立的障礙。政府可以在必要的環節和服務體系的舉措設施建設方面,制定相應的補貼政策,以減少服務體系建設初期的難度,并且可以對該體系的建立進行引導。
2.培養專業人才。因為在服務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所以要加大人才的培育力度。在人才的培育階段,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招聘新人才,另一個是培訓原有人才。招聘新人才是指,可以面向高校和社會招聘農業專業或者計算機專業的人才來充實服務隊伍,提升人員的整體素質。培訓原有人才是指,在現有的人力資源的基礎上,通過組織學習和培訓活動,使原有能力達不到要求的人才,通過培訓來達到要求。
3.完善鄉鎮的物流配送網絡。要發展服務體系的銷售環節,就要解決物流配送環節發展的瓶頸問題。完善鄉鎮的物流配送系統,要鼓勵兩類企業的發展,一類是較大的物流企業,如德邦、天地華宇等,這些公司有著資金、人才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政府可以通過政策的引導鼓勵這些大型的物流企業在鄉鎮建立網點,進入農村市場,為農產品銷售環節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務。另一類是地方的小物流企業,這些企業的靈活性比較大,網點相對較多,而且當地的小物流公司對當地的情況更為了解。這樣大小物流企業一起發力,有助于解決我國目前“互聯網+”智慧農業服務體系建立面臨的物流困境。
綜上,雖然“互聯網+”背景下智慧農業服務體系的建立面臨一系列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逃避,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予以解決,以達到建成完善的服務體系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莫書.淺談智慧農業的現狀及遇到的問題[J].大眾科技,2016,(7).
[2] 萬寶瑞.我國農村又將面臨一次重大變革——“互聯網+三農”調查與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5,(8).
[3] 彭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發展策略研究[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2,(3).
[4] 何建新.網絡化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體系構建[J].廣東農業科學,2016,(3).
[5] 關銳捷.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初探[J].農業經濟問題,2012,(4).
[6] 江永眾,章群,苗淼.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的形成與促進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8).
[7] 李國英.“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鏈及商業模式解構[J].農業經濟,2015,(9).
[8] 楊繼瑞,薛曉,汪銳.“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經營思維與創新路徑[J].經濟縱橫,2016,(1).
[9] 劉麗偉,高中理.“互聯網+”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徑研究——基于農業產業鏈視角[J].世界農業,2015,(12).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