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映月
摘要:教學活動開展期間,學困生轉化始終是重難點。學困生的共同特點主要為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尤其是漢語教學中,學困生轉化顯得更為重要,也更加的艱難。漢語學習不僅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同時也是一門人文學科。做好漢語學困生轉化,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做好漢語學困生轉化工作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漢語教學;學困生;轉化工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與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已經從傳統的應試教育轉向為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與目標,同時也是教育現代化的一項重要任務。因而,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心盡力培養每一位學生。但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學困生始終是教師共同面對的難題。在推進素質教育期間,減輕學生負擔,轉化學困生,是一個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基于漢語學困生,教師需采取有效策略做好轉化工作,促使學困生改變學習現狀。
一、幫助漢語學困生樹立學習信心
通過與漢語學困生交流溝通,發現這類學生普遍存在的特點就是信心不足。從學生個人的角度來看,自卑心理非常強,自己學不會,教師不夠重視,其他學生看不起。長期以往,這類學生就自暴自棄,索性就不學。由此產生惡性循環,造成該類學生生涯中黑暗的時期。要轉化漢語學困生,教師就應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漢語學習有利于塑造學生的人文素養。漢語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中,不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對所有的學生保持一視同仁的態度。不傷害學困生的自尊,并應用家長式的關愛感化學生,促使學困生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以此來消除學生心中對教師形成的不良印象。教師唯有讓學生感受到關愛,才會愿意學習,并在學習中形成自信心。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漢語教師應抓住學困生的這一特點,重視表揚。如:某同學普通話真標準,大家可向他學習;某位同學真熱情,善于助人等等。教師通過這些舉動,就能夠促使學困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重視,以此提升學習自信心,為后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重視引導,做好轉化過程
與其他學生相對比,學困生的基礎相對薄弱。在學困生樹立學習信心后,但是由于學習方法不當或感覺到學習的困難,導致學困生很難長期堅持。這時候教師就應及時引導,幫助學困生將已經學習的漢語知識補充進來,或指導學生一些學習的小技巧,促使學困生能夠有效地自主學習。如在漢語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發現學困生的特點,在課堂上給予這類學生充分的表現機會,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為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還應利用好教學的點滴。如漢語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困生值得其他學生學習的地方。如漢語說得標準,用詞形象貼切等。這樣就能夠讓學困生認識到學習可以是一件相對簡單的事情,提升學困生的學習信心,并不斷進步。同時,在學困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激發學困生的責任感,促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促使學困生能夠對學習產生正確的認識,提高漢語學習的韌性。
三、引導學生探索,創造個性化學習方法
通過與學困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到,學困生產生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基于此,教師就應幫助學困生改進學習方法。但教師應了解,學生之間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所應用的具體學習方法也是存在一定差別的。教師可根據學困生的學習習慣、現有漢語水平等,為學困生制定個體化的學習方法,以此便可從根本上將學困生轉化工作落到實處。具體來說,教師可指導學困生采用分層讀書方法、分層預習、分層教學與優先批改輔導等學習方法。針對性的學習方法,可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改善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局面。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漢語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學困生產生正確的認識,對待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繼而采取有效的策略做好漢語學困生轉化工作,促使學困生能夠學習到相應的知識內容,激發起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何衛寧.談班主任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J].寧夏教育,2016,12(3):897.
[2] 趙艷輝.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1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