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岳
摘 要 初中階段是學生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的時期,也是其學習自我效能感發展的重要時期。歷史學科的“學困生”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其學習自我效能感低下是受三個因素的影響:(1)成敗經驗;(2)歸因方式;(3)他人言語說服。
關鍵詞 初中歷史“學困生” 學習自我效能感
0引言
由于課時安排的原因,作為歷史老師基本要帶6個班的課,雖然是同一老師、同一教學模式,但在幾個班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個班的學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譬如新學年本人接手任教的8班就是任課老師們都頭疼的班級。新學期第一周上課,本人領教了這個班級“亂”的“大名”,所有學生上課幾乎不聽講,作業都是敷衍了事。這些學生對學習的態度,不禁令人嘆惜和同情不已。當時的筆者不禁問自己:這些孩子是怎么了?為什么學習態度這樣消極?該班有52個學生,本人分別采用個別談話、問卷調查等方法,試著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與內心世界。通過交流,筆者發現這些孩子對學習都持有排斥和畏懼的心理,“不想學”、“學不會”、“無所謂”是他們掛在嘴邊的話,他們學習基礎差,學習不得方法,自律能力不強。整個班級的同學彌漫著對自己能力不信任的心理。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筆者知曉到原來這種個體對自己能力不信任的心理,就是自我效能感低下的表現。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首先提出的。班杜拉認為每個人對自己都存在效能期待。學習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理論在學習領域的應用,指學生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學習任務的主觀判斷。那么造成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原因是什么?又受哪些因素影響?
1初中歷史“學困生”的概念界定
本文筆者所指的歷史“學困生”,是那些在智力水平正常,歷史學習上領悟力較低,自信心不強,學習成績不良,不能夠達到歷史教育教學規定的基本目標的學生。歷史“學困生”的智力不存在問題,甚至在數學等其它學科中成績優異,但在歷史學習中,找不到正確的方法,長期學習效果低,導致對歷史失去興趣,自信心缺乏,學習成績難以提高。根據本人教學實踐觀察所見,歷史“學困生”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在課堂上,注意力分散,難以集中精力聽講,對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難以理解;在生活中,對歷史沒有任何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情緒;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和目標,缺乏自信心,不敢與他人進行歷史交流或對話;沒有掌握歷史學習的技能,比如筆記的使用、課后復習、日常習題的練習等;缺乏歷史文化意識,不能夠融入到歷史文化中。
2初中歷史“學困生”與“學優生”的對比分析
筆者曾經搞過一個測試,讓一部分中差生做一份綜合中考題目的試卷,在試卷后面設置幾道比較簡單的壓軸題,即使有時間,那些飽嘗失敗之苦的學生絕大部分也不敢做壓軸題;甚至于連看都不愿看一眼,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這些題。而讓另一部分屢獲殊榮的尖子生做一份難度大的試卷,他們都會去關注壓軸題,因為他們會跨過自己的障礙物,相信自己能夠獨立完成這些題。由此可見絕大部分“學困生”學習自我效能感較低下,自我評價低,學習態度消極被動,嚴重者甚至自暴自棄。這種心理更加劇他們學習差的狀況,形成“學習差—學習自我效能感低下---學習差”的惡性循環。這就使得“學困生”與“優秀生”差距越來越遠,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
3初中歷史“學困生”學習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影響因素分析
班杜拉認為,人們建構自我效能主要有三個信息源:成敗經驗、歸因方式和言語說服及其他類似的社會性影響。同樣,影響歷史“學困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也不外乎這三點。筆者個人認為從其影響的具體形式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3.1歷史“學困生”歷史學習的成敗經驗
歷史“學困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之所以低下,是與他們屢次遭受失敗的學習經歷分不開的。在當今的初中教育中,雖然提倡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仍存在以分數作為評定學生成績好壞的唯一標準的傾向。歷史“學困生”在一次次考試中,歷史成績排名都在年級或班級的后面,這讓他們與歷史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相比,有一種失敗的心理。加上有的歷史教師對待歷史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與歷史“學困生”的態度差別明顯,這更加劇了歷史“學困生”的挫敗心理。多次失敗的學習經歷就促成了歷史“學困生”學習自我效能感低下的現狀。
3.2歷史“學困生”對歷史學習成敗的歸因方式
所謂歸因指的是個體對自己行為結果原因作出解釋的過程。歷史“學困生”對學習行為結果的歸因具有很大的一致性?!皩W困生”將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歸于自己能力問題時,由于這些原因是不可控制的,也就容易使其產生學習習得性無助感,從而對學習聽天由命,學習效率自然低下。而將失敗的原因歸于自己沒好好復習,這些可控因素時,就不容易產生學習的無能感,因為他們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在歷史教學中有必要引導“學困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積極的歸因,以有利于他們學習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和發展。
3.3歷史“學困生”深受他人言語說服的影響
對歷史“學困生”而言,對他們有重要影響的他人當然是歷史教師了。特別是對初中學生而言,老師在他們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學生喜歡某個老師,就會喜歡他所教的學科。歷史教師的語言說服對歷史“學困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有特殊的影響。雖然倡導歷史教師對歷史“學困生”進行積極性的評價,以鼓勵為主,盡量避免消極的評價。但歷史教師的評價要符合歷史“學困生”的實際情況,不能遠離“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去評價和說服。
參考文獻
[1] 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24.
[2] 周宗奎.青少年心理發展與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