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蒙婷
摘 要:詞匯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從組塊教學的理論依據出發,探討了如何通過挖掘字母之間、單詞內在或之間的音、形、義關系進行PEP小學英語一級目標詞匯教學,從而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組塊;小學英語;一級目標;詞匯學習
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L. Ron Hubbar先生認為,影響理解和應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詞匯。而詞匯能力不足將嚴重影響學生的聽說讀寫以及交際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學習詞匯不僅是學生的問題,也是英語詞匯教學所面臨的一個難題。
一、根據音、形、義,促進組塊對應記憶
1.從“音”入手,強化“詞音”對應記憶
三年級上冊的字母教學中,我們可以將含有同個組塊(首音)的單詞通過一個小情境呈現,讓學生根據單詞整體發音判斷字母因素的發音,識別組塊。我們還可以結合句子以及一定語境,設置活動培養學生初步讀詞拼詞的能力。以舊帶新,音形結合是非常適合小學生的記憶方法。
2.從“形”入手,建構“音形”對應記憶
音節意識是PEP教材中語音意識的培養重點,特別是教授多音節詞的時候,通過教師讀字母音,學生聽音寫出相應的字母組塊,或者大聲讀出單詞的每一個音節,如wa-ter-me-lon,訓練學生字母組塊“音”和“形”的對應。
3.從“義”入手,歸納“形義”對應記憶
我們可以用首字母聯想法來學習一些特定單詞。如果將這些單詞的首字母提出來,恰巧是這個目標單詞,那這些單詞也自然成為一個范圍較大的組塊。有些形似的單詞組塊我們可以通過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在理解它們含義的前提下,觀察形,從而更有效地學習這些相似組塊。
二、根據音、形、義,促進組塊歸類能力
1.認識音節,拆詞拼詞
音節是單詞讀音的基本單位。根據單詞所含的音節,可以把單詞分為單音節詞、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比方說“bag”等就是單音節詞;“window”等就是雙音節詞;“storybook”等就是多音節詞。比方說在學習“banana”時,可以先讓學生辨別音節數量,再讓他們將單詞拆成三個音節(ba-na-na),把這三個音節看成三個組塊,按照音節順序教師將單詞板書下來,學生一目了然。拆分音節是記憶單詞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步,也是訓練聽音拼詞能力的前提。
2.詞根詞綴,組塊記憶
在英語單詞中,很多是以簡單詞為基礎,通過加前綴和后綴等方式構成復雜的新詞。如三下第一單元學習到friend這個單詞時,可以灌輸給學生,在friend后面加后綴“-ly”變成“友好的friendly”,再在前面加前綴“-un”變成“不友好的unfriendly”,由此拓展詞匯組塊范圍。
3.借合成詞,意義記憶
英語單詞中還有一類單詞叫compound word(合成詞、復合詞),就是由兩個或以上單詞結合構成的一個單詞。在教學這類合成詞時,可以一邊挖掘組成單詞的內含,幫助學生理解合成詞意思,一邊利用拼讀規律引導學生將組成單詞看成組塊來記憶。如筆者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homework”一詞時,就告訴學生“home”是“家”,“work”是“工作”,那么對于學生來講,“家里的工作”就是“回家作業”。
三、策略研究
1.采用多種形式,趣味教學
在實際詞匯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繞口令、小故事、繪本、思維導圖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興趣,進行趣味教學。以韻律歌謠為例,它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學生喜歡。
2.即時反饋評價,落實效果
詞匯教學應該落實在每個課堂上,教師如果能夠給予學生詞匯學習的即時反饋,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首先,教師要能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目標詞匯組塊學習的全過程,教學活動適應每個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其次,教師要能為學生創造足量的語言交際活動,能有效地促進全班、小組或個體的學習,并能即時進行評價;再次,對學生詞匯組塊目標是否達成要具有恰當的檢測內容、方式和反饋建議。
3.遵循遺忘規律,及時復現
根據遺忘規律先快后慢的原則,結合小學生年齡關系,單詞遺忘率很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組織好及時的復習。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如果能夠做到經常給學生進行滾動復習,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印象,最終形成長時記憶。
培養學生見詞能讀、聽音拼詞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一點一滴地滲透,向學生展示英語詞匯的系統性、聯系性,使學生化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從而優化記憶組塊,并達到詞匯內化和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Lewis,M. 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M].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7.
[2]宋德生.組塊效應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9):23-2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