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雪勤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評價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在以往的評價中存在著諸多弊端,我們應該注重從評價的靈活性、方向性和多元性上下功夫,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將從課堂教學評價的誤區和改革方向來具體展開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評價;評價誤區;改革方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它改正了以往傳統教學中諸多不合理的因素,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課堂效率的整體提高,各項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做引導,有成功的教學案例來參考,我們的語文課堂呈現出一幅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可喜場面。
可是我們也遺憾地看到,當教師自己精心設計了一節幾近完美的教案后,既注重了精心的預設,又有效考慮到了課堂中的生成因素,然而真正實施起來時,卻忽略了一個關鍵的環節,就是課堂中對于學生的評價問題。每當教師開展一個新的教學環節,需要學生回答問題、解決問題時,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卻過于單一,語言貧瘠得像荒漠戈壁灘一樣,沒有新意,激發不起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一般都是蜻蜓點水似的一帶而過:“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真聰明!”如此之類泛泛而評,導致最終教學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
一、評價的誤區有哪些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機械地照搬新課程評價體系,只是學其“形”,卻未悟其“神”,在語文課堂中或者評價單一,或者評價泛濫,這種不分時機、不分對象的籠統性評價,最終導致了整個課堂的無效狀態。
(一)表揚泛泛而談
我們一直都提倡在教學中貫徹賞識教育。所謂賞識教育,就是指教師要以欣賞的目光看待學生,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且注意表揚鼓勵,以此激發學生的信心和勇氣,為了他們更好地發展埋下伏筆。在對學生實施評價時,很多教師確實是以賞識教育為主,可是很多的評價卻流于膚淺,過于空泛,在課堂中“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表揚聲充斥于耳,這樣的空洞評價不僅會使學生感覺乏然無味,長期下來對教師的表揚產生淡漠感,而且會使學生變得浮躁,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甚至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誤解:只要發言就能得到表揚,為了出風頭,可能不假思索就起來發言。這樣對于學生的思考能力是一種極大的限制。
(二)評價回避錯誤
在諸多聽課經歷中,我們經常容易發現,在教師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時,有的學生或者因為緊張,或者因為對文本預習不夠,導致讀書時存在不同程度的錯誤,有的丟字、添字,有的讀不連貫,甚至存在讀錯字音的情況,但是很多教師卻一味地表揚學生:“你讀得真好!”對于存在的錯誤只字不提,放任自流。
這樣不負責任的評價看似當時照顧到了學生的自尊心,其實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因為這種信口開河式的評價,根本就是沒有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或者是故意在回避學生的錯誤。時間長了,如果不加辨識地一味叫好,勢必使學生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三)參與主體單一
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是讓學生集體鼓掌進行表揚,這種單一的固定模式讓學生如條件反射般,毫無情感可言。有的是花樣繁多,一節課讓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很多采用物質獎勵的辦法,小紅花、五角星等新花樣層出不窮,學生的注意力被這些方式吸引,偏離了本堂課授課的內容,最終導致教學效率達不到設定的目標。
同時,語文課堂上參與評價的主體是單一的,經常是教師一統課堂,絲毫沒有照顧到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的被動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改善,學生的積極性一降再降。其實真正的語文課堂評價應該是既有學生自評也有學生互評,甚至可以由學生評教師,以及和傳統的教師評學生方式相結合,評價多元化模式在班級中逐步展開。
另外,在評價時所謂的單一性還體現在教師對于學生評價缺乏應有的層次性。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統一評價標準,勢必導致優秀學生覺得缺乏挑戰性,后進生又達不到應有的水準,對自己逐漸失去信心,這樣的評價是我們所不需要的。
二、評價的改革怎么進行
事實上,如果一個秉承立足學生發展理念的課堂,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真正學習狀態,著力于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習品質和高超的學習能力,培養樂觀積極的學習情感,尤其是致力于課堂評價的改革,力求使自己的評價貼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良好的評價模式更好地為教學活動服務。
(一)評價隨機應變
教育需要激勵,賞識教育也一直被眾多教育學家所推崇,說明它在學生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當我們在學生中采取鼓勵性的方式,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勇氣。但是切記:適度評價、適度表揚,同時表揚不可泛泛而談,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來自教師內心深處的贊賞,以及對自己的肯定,讓他們品嘗被人尊重的喜悅和有效期待的幸福。所以,教師的評價要發自內心,“情到深處自動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只有師生之間以情互動,才會在課堂上產生強大的情感動力。
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做到隨機應變,跟隨教學進度而適時調整自己的評價思路,甚至是每一個課型使用的評價語言和方式也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具備高超的教學經驗和巧妙的教學機智,所以教師要做好知識的儲備,例如一些名人名言、經典故事和格言警句等,手到擒來,運用自如。在聽許多名師講課時,確實見識到了隨機應變進行教學評價,從而提升教學效果的實際范例,讓我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例如在于永正老師的一堂課上,教學的內容是古詩《草》,于老師在全班學生背誦古詩朗朗上口時,適時對學生提出表揚。當于老師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說“如果你回到家中,你會怎樣給媽媽背誦這首詩啊?”“你見了奶奶,又會采用什么樣的語氣跟奶奶交流?”等。當教師變換了幾種不同的身份后,要求學生能夠選取合適的交流方式,溝通完之后再把古詩背誦出來。當學生表現不錯時,于老師便針對不同的身份、地位人群,換位思考,給學生以不同的評價,讓學生既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又拉近了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收效甚好,一堂課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落下帷幕。
(二)及時指明方向
所謂的指明方向,是因為在有些課堂上,教師盲目地照顧學生自尊,最終毫無原則地對學生的錯誤視而不見,這種錯誤的做法,最終只會導致學生的發展受到限制,甚至喪失了基本的判斷標準。所以,教師在課堂的評價階段不能一味地表揚,而是要抓住學生的錯誤認識,采取一種比較靈活、委婉的方式指出來,讓學生既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不挫傷他的自尊心,尤其是在解讀一些文本時,我們一直強調尊重學生的多元化體驗,這個體驗要在主體方向不偏離的情況下,主流的價值觀要遵循,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主觀感受,可是一旦偏離標準,便要及時引導,適時地把學生拉回來,讓其回歸到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來。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課文《狐假虎威》時,就要指導學生明白文本中狐貍陰險狡詐、詭計多端,最終騙了老虎,告訴學生現實生活中的“狐假虎威”就是指借助他人的威風來實現哄騙他人、震懾他人的目的,這種價值觀是扭曲的、不正確的,要極力避免。可是在一堂課上,有的學生談到了“我”認為狐貍非常聰明,它借助老虎的威風來嚇跑百獸,真是了不起。對于這樣的認識誤區,要及時扭轉過來,調整到正確的思路上來。
評價的作用不僅在于激勵學生,還在于良好的導向性,所以我們的評語要及時為學生點名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以便使每一位學生揚長避短、全面發展。例如在評價一個學生的寫字時,可以這樣說:“這位同學的字寫得認真端正,行款整齊,如果能夠把坐姿及時調整,每時每刻做到‘三個一就更好了!”這樣的話語,有肯定有希望,學生就會有明確的奮斗目標,促使他們向更高的層次努力,最終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得到可喜的成長變化。
(三)關注多元發展
所謂多元發展,是針對評價標準單一、評價方式單一而言的,我們在課堂中要因人、因事而異,對于后進生,哪怕他們有了一丁點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大力表揚,以此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對于優秀的學生,要適當調高表揚標準,以激發他們向上的動力。針對班級中的大部分中等學生,也不能忽視他們的內心情感需求,要適時、適當地對他們的閃光點進行表揚。這樣評價時注重了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潛力,了解了他們內心的需要,促使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逐步提高。
對于評價方式單一,我們應該力求增加評價的形式,促使學生自評,以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生生互評,促使學生準確認識他人,學生評價教師,告訴他們勇于挑戰權威,等等。這些形式的加入,勢必會打造出百花齊放的可喜課堂。
三、結語
適度、合理、科學的評價,對學生的發展起著導向、引領的作用,它會激勵學生向著更高的水平發展。希望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夠用好評價這根魔法棒,展示自身教學魅力,最終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邵夢華.課堂教學中評價多元化現象[J].語文月刊,2009(4).
[2]王明月.實施多元評價,促進學生成長[J].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10(8).
[3]張秋燕.課堂評價誤區解讀[J].小學語文學習導報,2013(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