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雅蓉
【摘 要】課標指出:“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資源有利于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豐富教學資源的支撐,在教學中抓住各個環節中的生成性資源,巧妙地進行利用,會使課堂演繹出無限的精彩。
【關鍵詞】生成資源;演繹;精彩
“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這是課改的核心理念,而“發展”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課堂中孩子們是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靈性來參與活動的,教學過程也必定是變化的、生成的,這個過程中的諸多因素教師無法預見,特別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更存在著許多變數。然而這變數中,卻潛藏著不少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及時利用這些資源,并巧妙生成有價值的新教學資源,用智慧抓住這些契機讓自己的教學“巧”走,就一定能把課堂教學演繹得更精彩,更有效。那么,如何在課堂中巧妙生成呢?
一、提供“自由”,導入巧生成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高效的信息技術課也必須有好的開始,導入就很關鍵。以往的教學導入中,教師常常使用“故事導入”“圖片導入”等方法,這其中教師大部分充當說的角色,然而經常屢試不爽,教師精心準備的課前導入運用起來卻事倍功半,不是有一部分學生“走神”,就是還有個別同學仍講著悄悄話。這時,教師可以干脆給學生們幾分鐘,給他們提供“自由”,讓他們索性說個痛快。在學生說的期間,教師應認真傾聽,當學生覺得教師很“慷慨”時,其實他們已在教師的引導下不知不覺進入了教學狀態。因為,這時教師已憑借自己的機智,在某一瞬間捕捉來自學生的信息巧妙加以生成,進而導入新的課題。
如:在教學《制作成語故事集》課導入環節,我先出示描寫“一字千金”成語故事的幻燈片課件,讓學生猜成語故事名,發現課堂上一片寂靜,只有幾個學生在回答,仔細一看,呈現在眼前的卻是一番“無精打采、唉聲嘆氣”、足以讓人困惑不解。這時聽到有位學生抱怨道:“怎么又是成語故事,昨天語文課也講成語故事,今天電腦課還要與它打交道,郁悶……”另一位學生接著說:“唉,沒完沒了的,就不能換點新鮮的……”班上傳來一陣嘆氣聲。這著實讓人感到意外,忽然,一個想法在我腦袋里一閃而過:“是啊,為什么一定得做成語故事集呢?也許多點花樣會更精彩。我們經常講要創造性使用教材,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這難道不是一個絕妙的契機嗎?為什么不利用這個機會讓學生學出花樣,學出個性呢?”于是,我決定改變教學策略,提出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完成作品參加聯合對抗賽。小組分工合作運用多種途徑收集并整理資料運用本課知識自主探索使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圖文聲像并茂的主題集幻燈片作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與學生討論交流感興趣的主題。及時捕捉學生的想法,進行有效地調整策略,巧妙地因勢利導,合理把握意外生成,巧導入學生感興趣的課題。
二、善對“尷尬”,策略巧生成
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對學生的回答是滿意的,且多數在預料之中,對學生的精彩生成更是驚喜的,有時還會給予熱烈的掌聲,可對于錯誤的答案往往不屑一顧,甚至一票否定。然而,課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課堂上有時真是無奇不有,尷尬的場面也時有發生,教師如果能敏銳地捕捉來自學生“錯誤”或“尷尬”中的有利因素,并加以引導,讓學生的“錯誤”得以暴露,進而由“尷尬”生成新的認識。因此,善對“尷尬”巧生成的策略也常常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善對“尷尬”巧生成的舉措給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帶來了蓬勃生機與活力。
三、留下“空間”,效果巧生成
葉瀾指出:“一個真正關注人的發展的教學設計,會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如果課前預設過多,學生自由的空間就越少,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建立,還不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所以,教案的預設可就精簡些,只做清晰理性的思考,更多為學生留下一個可暢游的廣闊發展空間,在精做預設的前提下,學生們在自己的空間里巧妙的生成會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掀起精彩的新高潮。
如:在上《創建快捷方式》這一知識時,創建快捷方式的操作,對學生來說相對比較簡單,因此課堂上我先讓會的學生稍加示范,再讓學生小組內自主探索、討論后實踐操作,最后組內推薦一名同學匯報。(教學過程略)
由此可見,教學,就像一條絢麗多彩充滿神奇與變幻的七彩路,隨時都會有意外的驚喜與收獲。教學過程是“預設”在課堂中“實施”的過程,只要在教學中重視生成,巧妙生成,善用生成,那么課堂教學將演繹出更多的精彩!endprint